“2016年,我刚接触外贸时,连英语都不会说,全靠翻译软件与海外客户沟通。”黄连将回忆说。几个月前,世界知名奢侈品牌DIOR迪奥为了宣传自家的藤编新系列,在不少门店外摆放出栩栩如生的仙人掌、仙人球等沙漠造型的藤编工艺品,其别具一格的灵动复古感迅速成为不少人必拍的打卡点。
而这些藤编,正是出自以广西博白县非遗藤编代表性传承人黄连将带领100位乡村阿姨、藤编师傅之手。这一笔国际订单高达200万元,为博白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提供了有效路径。

图源自网络
黄连将曾连英文邮件都写不出来,而现在她的作品不仅摆进Dior全球门店,还将中国藤编非遗作品卖给了星巴克、沃尔玛等国际品牌,带领村民走向致富大道。
01
“没有语言基础,能做跨境电商吗?”
先回答:不会外语能行吗?答案是:当然能做,但要看着点别踩坑。电商行业常说:“想要做得好,七分靠选品,三分靠运营。”
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网络的普及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国际化贸易越来越频繁,不管是大麦还是小麦都开始将目光瞄向海外,很多人想入行分蛋糕又有点忧虑,首当其冲思考的就是如何实现“跨语言沟通”。
先不说如何准确用当国语言精准表达商品特性又不会踩雷到无意识使用侮辱性的俚语,有许多国家十分注重售前售后沟通的质量,例如德国、瑞士、日本等,但现在AI工具太发达了,俗话说得好:“我的团队是我、我的电脑和AI。”
挣钱和语言能力没有直接关系。跨境电商能不能挣到钱,取决于你对市场的洞察、对产品的选择以及执行力。许多朋友一开始以为语言是最大的阻碍,结果真正做起来发现,选品、供应链、广告投放这些才是让他们头疼的部分。
谷歌翻译、DeepL差不多能搞定80%的产品描述Listing和客服邮件,甚至很多平台自带实时翻译功能,能自动翻译客户的评价和信息,这让你在和买家沟通时,只要不是面对面绝对毫无压力。所以个人觉得会外语不如懂跨境国的相关政策、流程这些重要。
跨境电商真的能盈利吗?跨境商品出海赚的几乎都是溢价的钱,除去关税、物流、成本肯定是还有钱赚的,不然不会那么多人挤破头钻进去。2024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各级政府还在出台利好跨境出海政策,这印证了行业的吸引力。
但要说跨境电商就是“躺平捡钱”,有的人却也是血本无归,其实也不止跨境电商,做任何生意也都是机会和风险并存的。说到底,跨境电商的盈利逻辑已从 “赚差价” 转向 “拼实力”,正如所有商业领域的规律,机会永远与风险共生。
02
“语言一定加分,但语言不是必选”
说起文章开头的黄连将,她不懂英语,甚至甚少走出大山,就是阿里国际站里的AI选品和市场趋势分析功能告诉黄连将,欧洲客户特别看重生态环保,甚至愿意付更高的价钱也要买主打环保的生活用品。而藤编手工艺品本就是“环保本保”,AI更建议黄连将主打自然纹理和手工质感,标题上多用“纯手工”等关键词,更用AI优化了商品图等,这也为她拿下DIOR订单做了相当大的助力。

语言一定是加分项,加分项是因为,我们在回复客户邮件、写产品页面、做图、团队沟通的时候,如果会英语的话,你的表达一定会更地道,更顺畅。
语言也不是必选项,是因为,做欧洲站点,除了英国站,其它的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站点,如果就一个老板自己做,除了部分神人哪可能什么语言都能精通。所以很多时候运营这些站点的都不一定会这门语言,这在跨境电商里是个常见的现象。
不会外语不是死路,翻译工具能兜底;主要还是看选品,毕竟大家现在都在卷,同质化的商品就得卷价格,那么如何自己做出一个个性、独特、实用、或者载满情绪价值的爆品,又变成了做跨境成功的关键。
想做跨境电商,首先要去深入研究各个目标市场的一些规则政策,该国的一些时政问题也必须了解到位,再就是平台实力、汇款方式等等,一定做好全面了解和准备再去试水!
如果您对这些政策规则毫无头绪,可以添加我们的账号主理人,进入我们社群与大家一起聊一聊,同行大佬之间彼此分享踩过什么坑或什么地方有地雷,主打一个淋过雨就要为新人撑撑伞。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