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恰好准备将跨境电商作为副业或者主业,恰好运气还不错刚上货就收到了数量可观的订单,甚至直接爆单,那么如何找到货源最稳定、价格最低的一手货源渠道,以获得更高的利润?或者你还卡在“怎么发货”、“库存要怎么安排”、“后续怎么多卖”的漩涡里?

出单只是开始,能否持续盈利,关键看后续资源能否跟上。
01
先明确目标
如果你真的想入行跨境电商,首先一定要明确你想做什么市场。在国际清关规则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规则,每个群体的消费者都有不同的习惯购物。你不能说我在英国要卖美国的国旗,在伊斯兰教国家要卖猪肉制品。
你得找到符合需求的产品,并且定个让人接受的价格,还有明确的物流与合适的电商平台。新手可以先参考各个平台上的爆品,其中爆品的哪个种类又卖的最好,而不是一味地抄袭选品。并且要做好长线准备,现在跨境电商行业竞争激烈,盈利周期可能比较长,规则可能也比较复杂,这种税那种专利,确实搞得人非常头大。
新手做跨境电商,得有耐心、做好市场调研、熟悉平台规则、看好物流与语言学习,再适当的使用AI辅助,一步一个脚印。
先“稳赚”再“多赚”
做跨境电商,你说我们就是打信息差赚老外钱,很多新手找货目光会瞄准国内的低价批发平台(比如某多多、某巴巴)。
这个思路其实是正确的,但又因为不想让平台上的不少“二道贩子”甚至“三道贩子”商家利用信息差赚我们钱,很多新手就陷入“必须找一手工厂”的死胡同,然后找批发商、谈工厂、磨价格,反而不仅耽误了订单发货时间,还影响了自己刚起来的店铺名气,这难道不是非常得不偿失?
其实前期“让中间商赚差价”不是妥协,而是降低试错成本的聪明选择。在刚起步的新人阶段,没有工厂会因为所谓的潜力去给我们一个很有优势的价格,小白更不可能为了那点拿货的价格优势在还没有出单的时候砸一大批货物在自己手里。
在刚刚开始还没有单量累积时,其实不用执着于去找所谓最优质的供应链。在出单前期,赚的少一点也是赚,主要是不要让自己亏那么多,所以在那个时期给中间商赚一点也无可厚非。

有单量才有低单价
线下去找厂家,小批量又是新手,无法保证出单,那绝对是被报高价的。
当你日出单稳定(起码日销稳定二三十吧),卖品复购率也起来以后,就可以开始着手寻找真正意义上的一手货源。
我们都知道批发的含义是一次以更低的价格拿多件相同的货品,在出单率稳定、手上积压一些货物也不怕亏损以后,就可以以单量跟供应商谈单价。现在国内很多平台都在卷价格,比如你在某巴巴可能拿一大批才能免运费,在某多多一件就能免运费,所以在拿货的时候,可以线上线下都结合来看,谈工厂和线上搜索两不误。
别上去直接问“最低多少钱”,带着数据去才好谈。
但这里要几点要注意!
注意“大幅度低价”,如果某家报价比同行能低超过20%,那么要注意是否是瑕疵品(比如有磕碰、功能不全)或有“套路”(比如价格被折在运费、订单量要超大),一定要结合样品仔细观察,确认明晰合同条款与质量后再考虑合作。
注意“协议要清晰”,别只在聊天记录里确认发货时间,不明确在合同里的话,万一耽误订单会概率触发“踢皮球”,还真不一定能追究供应商责任。要将物流丢失或延误的解决方案都明确在书面合同。
注意“后备供应商”,主要是以防万一巧合导致的延误,例如机械故障、天灾、生产失误等等,要保证一座山倒了一定有另一座山,避免“断货危机”。
02
够稳!才能省!才能赚!
新手期求“稳”,进阶期求“省”,稳定期求“韧”。别“我感觉这个好卖”,应该看数据什么是爆品。
新手期的核心矛盾是其实就是“订单突发性”与 “供应链经验不足”的平衡,这时候“稳履约、控风险”积攒的好评一定比“低成本,求暴利”更重要。
新手的第一桶金其实是运营经验。跨境电商不是一步到位的躺平金矿,盯数据、察时事、对流行风向的敏感度,每一次加强都是在为你在跨境电商行业赚钱铺路。
不怕起步太慢,就怕心态不稳,不敢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