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潮涌入到潮水退去,窗口期只有:5年。2020年,疫情冲击机动车通勤,E-bike借势起飞。深圳品牌涌入欧洲,五年过去,蓝海渐成红海,部分老牌玩家悄然退场,潮水正在退去。
同样在2020年,深圳华宝新能推出品牌“Geneverse”,以一己之力开辟家用便携储能新赛道。随后,正浩、德兰明海、安克等企业相继入局。2022年,该行业的融资交易高达249笔。而到2025年的今天,储能领域已从激烈厮杀进入深度洗牌,市场热情逐渐冷却,仅剩少数巨头留在牌桌。
五年,是新兴赛道穿越周期的关键节点,也是“刺激战场”决出最终赢家的时刻。在出海已成共识的今天,哪些赛道将在未来五年迎来爆发?哪些赛道又将角逐出真正的胜利者?
10月份,ChatGPT用户基数宣告达到7亿,一系列生态协同爆发。凭借一款基于ChatGPT的磁吸式AI录音硬件,来自深圳的初创品牌Plaud.AI在2025年化收入突破2.5亿美金,成为少有的“现象级”AI硬件黑马。
会议语音转录,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问题在于转录精确度不足,笔记整理完成度不高,远未达到替代人工的水平。Plaud选择用AI视角切入办公场景,借助中国完整供应链,实现线下数据与线上场景的协同,产品一经推出便引爆海外市场。
赚钱的生意从不缺少竞争者。北京人工智能公司“出门问问”紧随其后,推出号称“全球首款Agentic AI软硬结合产品”的录音背板TicNote,同样主攻海外。截至8月,TicNote全球销量突破3万台,助力公司营收大幅增长。
自2023年Plaud推出首款AI笔记产品,短短两年间,Anker、Insta等巨头已纷纷入局厮杀。AI转录赛道的“五年之期”,正式开启。
前有Anker旗下eufy Maker斩获4500万美元众筹,登顶Kickstarter最成功项目;后有Snapmaker凭借U1首次亮相便一举拿下2000万美元预定单,同样跻身成功榜单。
3D打印机工作原理是通过配备的喷嘴喷出半液态材料,利用水平和垂直移动完成蓝图描绘的模型。2020年前后,国产3D打印机强势出海,推动品类从工业级向消费级演进,在价格、操作难度及设计软件开源等方面持续降低门槛,主要瞄准欧美DIY爱好者与小型企业主。目前,海外市场上头部的3D打印机品牌由深圳玩家占据主流,其中第一梯队包括拓竹科技、纵维立方、ELEGOO一众技术导向的品牌,以及Anker这类凭借海外渠道与品牌运营经验快速起量的电商巨头。
eufy Maker推出的E1主打UV打印,作为2D与3D之间的混合形态,能在硬质表面印刷浅层立体图像;Snapmaker U1则配备四个打印喷头,兼顾打印速度与耗材节约。从2020年早期玩家纷纷下场,到五年后战场局势持续升温,头部品牌不再扎堆同一赛道,而是转向细分领域深耕,在竞争白热化阶段积累留在牌桌上的筹码。
值得注意的是,小众消费电子品类重度依赖营销与KOL影响力。能否第一时间抢占网络声量,往往直接决定产品销量。Plaud通过向北美知名科技媒体如Tom’s Guide、The Verge以及Forbes等寄送样品,获得实测稿件进而引发网络讨论,最终触达目标用户。
eufy Maker依托渠道经验全面发力媒体声量,包括全球通稿、上手实测、榜单推荐等内容有效构建了营销矩阵,形成全方位形象塑造。
出海,意味着更广阔的市场,也意味着更残酷的竞争。本土化能力、用户洞察深度、受众偏好把握以及产品研发实力,都将决定一个品牌能否在五年窗口期中成功突围。
借助外媒发稿,DTC品牌可以快速获得品牌词与核心词的谷歌收录,提高SEO排名,促进销售转化。下方扫码咨询,了解优沃思传媒的独家投放方案。
欢迎联系我们,了解海外发稿如何实现品牌传播。
动动小手,点个关注,随时随地学习品牌公关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