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工厂正在海外滋养一个全新产业。
百年来,欧洲自行车产业犹如一块坚不可摧的铁板,不仅构筑了极其成熟的骑行文化,也形成了稳定的消费结构。然而,在接近7万公里庞大骑行线路网背后,自行车这个类目却迟迟未能跟上现代科技的步伐。
转折发生在2020年。通勤需求爆发叠加政策红利下,E-bike(电助力自行车)风潮渐起。高峰期,欧洲E-bike年出货量一度突破700万台。随着热潮褪去、竞争进入白热化,头部品牌Vanmoof、Juiced Bike相继宣布破产,留在牌桌上的玩家愈发稀少。
来自深圳哲轮科技的URTOPIA,则属于牌桌上为数不多高开高走的品牌。2021年诞生于风口,首款产品在Indiegogo试水便一举斩获300万美金众筹。2024年6月底全球销量普遍下滑的背景下,URTOPIA却官宣再度拿下千万美元融资,展现出逆势增长的强劲潜力。
URTOPIA拆开来看,前半部分Ur意为Urban(城市),后半部分Utopia则代表着乌托邦。“都市乌托邦”的理念明确向用户传达着品牌的核心精神:将科技造福人类的美好愿景转变为现实。
在产品层面,URTOPIA的E-bike也充满“乌托邦”式的未来感。比如其摒弃主流双三角形车架,采用极具动感的流线型设计,美学表现力不可言喻。
独具创新的造型背后,离不开“碳纤维”这一关键材料的运用。其独立站首页也赫然标注着“碳纤维专家”,突显其鲜明的产品差异化。除了造型优势外,碳纤维材质还实现了整车的极致轻量化——旗下折叠车重量仅29磅,成为全球最轻的电动自行车之一。
大号3C产品,是E-bike发展的另一个极点。尤其在URTOPIA的产品上,你可以清楚看到自行车的智能化路径。旗下产品均在车把中央配备了智能化面板,集齐4G信号、GPS、指纹识别甚至是扬声器为一体。近期品牌更是宣布接入Chat GPT,将E-bike的人机交互带向新高地,隐约呼应着新能源汽车的操控逻辑。
E-bike出海圈有一个共识:骑行文化成熟、消费氛围浓厚的欧洲,通常是品牌出海的首选之地,URTOPIA也不例外。
2024年,德国总人口为8351万人,其中自行车用户数量达到6500万,渗透率接近达到80%。若将范围扩展至德语区的奥地利、瑞士,以及邻近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自行车用户基数同样庞大。
2021至2024年间,URTOPIA将战略重心放在欧洲:设立柏林子公司、构建本地服务团队、打通经销商网络。在一系列组合拳推动下,其在欧洲市场销量持续攀升。
然而随着蓝海渐红,欧洲E-bike市场增长见顶,神话难再。
反观美国市场,则是另一番景象。2024年美国共进口了170万辆E-bike,而2023年这个数字仅为99万辆。尽管体量上仍与欧洲市场相距甚远,目前美国E-bike的渗透率也仍不足10%。但换个角度看,规模小和渗透率不足也恰恰意味着更大的增长机会。
2024年下半年,URTOPIA将全球化重心转向北美。基于当地消费偏好,URTOPIA的产品线不再局限于通勤场景,而是朝着全场景化扩充。例如针对海岸线绵长的加州推出胖胎车型;纽约、华盛顿等城市则主推折叠和轻量化的车型;中西部地区则发力山地车市场。
截至目前,URTOPIA在美已进驻超700家线下门店,独立站的美国用户占比超过85%。
E-bike是一类既依赖实地体验、也极易受KOL影响的科技消费产品。另外,与欧洲消费者偏爱传统品牌不同,美国用户更愿意尝试新锐初创品牌。
因此在进军北美过程中,URTOPIA采取多层次媒体策略,通过权威背书、垂直测评和精准传播,系统提升品牌认知与购买转化。
在品牌声量方面,URTOPIA早在2022年就获美国极具影响力的《Forbes》杂志报道,被誉为“最智能、最轻量的E-bike”。凭借顶级媒体的背书,URTOPIA的知名度迅速抬升,至今该稿件仍被收录在谷歌搜索首页,传播范围十分广泛。
另一方面,URTOPIA积极向行业博客和媒体寄送测评样品,收获大量深度评测内容,覆盖包括垂直媒体Electric Bike Report、苹果生态媒体Apple Insider、自驾旅行博客RV.com等多元渠道。触达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良好的媒体评价还进一步转化为消费驱动力,最终有效推动一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五年激荡,增速放缓和关税风波不断推高E-bike行业的入门与生存门槛。然而URTOPIA凭借碳纤维差异化、智能交互创新与系统化媒体传播的三重组合,成功劈开一条差异化赛道,在欧美市场牢牢站稳脚跟。
借助外媒发稿,DTC品牌可以快速获得品牌词与核心词的谷歌收录,提高SEO排名,促进销售转化。下方扫码咨询,了解优沃思传媒的独家投放方案。
欢迎联系我们,了解海外发稿如何实现品牌传播。 动动小手,点个关注,随时随地学习品牌公关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