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次,跨境圈的“灰色出口通道”真的走到头了!
就在大家还在想着怎么低报、挂名、找第三方报关时,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2025年第17号公告,直接把“出口必须实名”写进了政策条文里。
简单来说,过去靠挂别人名义出口的方式,从今年10月起,很可能就不再被容忍了
出口必须“实名上阵”,货主信息必须上报
公告明确:以后所有“通过代理出口”的企业,在进行企业所得税预缴时,必须同步申报“实际委托出口方”的信息和对应金额。
什么意思?你不能再借别人的壳子出货了,不管你是挂名、集拼、平台出口还是市场采购,只要不是你自己出货,都得把实际出货方的信息一并上报!
否则,税务机关会默认你自己就是货主,你自己就得对整个出口金额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
官方还举了个例子:
如果A公司帮B公司出口了1000万的货,只收了10万服务费,按理说A公司只交这10万的税。但如果A公司没有申报B的身份,税务局就会认定:你这1000万是你自己的货,整笔收入都要你来交税!
一刀切,精准又直接。
“灰色报关”全面清算,挂名、代采、虚报都行不通了
这并不是单一政策。从今年上半年起,税务、海关、平台三方已经开始联合出招:
平台开始强制收集卖家的身份+收入信息(见2025年第15号公告);
海关推进“责任可追溯”制度,挂名报关风险剧增;
再到现在的税务系统,实名申报锁定“实际出货人”。
整个合规链路正在形成闭环,目的就一个:让每一票货物,都能明确对应到责任人、纳税人。
尤其是之前流行的“买单出口”,即挂别人公司出货,现如今已经被官方明令约束。政策明确要求:“谁出货,谁纳税”。
想钻漏洞?后果很严重。
10月正式执行,卖家要做哪些准备?
历史“买单”操作要逐一回查资金流和物流路径,必要时准备补税预案,避免被税局追责。
2. 有条件的尽早申请独立报关资质
如果你是有自有工厂或者有稳定供应链的贸易公司,可以尽快准备海关备案材料,自主出口降低风险。
3. 核对所有资料信息一致性
尤其注意商业发票、报关单、物流单据、付款凭证等,确保所有关键字段都指向同一个“实际货主”。
一旦信息不一致,很可能会被视为规避申报,被追责甚至罚款。
4. 注意这几个关键时间点:
7月30日前:店铺注册信息要与税务登记一致,避免被平台系统识别为“高风险”账号。
9月底前:完成新申报系统测试和模拟操作,避免10月正式申报时出错。
12月31日前:海外仓出口产品需完成“离境即退税”相关流程,拖延可能会被追回已退税金。
赶跟卖导致的品牌滥用POA
想要完整版的朋友,扫码添加下方客服领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