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亚马逊欧洲站又出事了!
一批卖家账号接连被扫,系统判定他们与一个名为“saqibil”的账号存在“关联行为”。
更离谱的是,体检报告显示,问题源于一个被频繁提及的地址变量——mufus_address。
到底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拆一下这波“新型关联”的锅是怎么背上的。
新型地址关联爆发,卖家成批中枪
这次扫号事件的导火索,是很多账号都填写了同一个地址——一个疑似被滥用的税代注册地址。
很多卖家图省事,把店铺注册地址或退货地址外包给了某家税代机构,结果这家机构“暴雷”,地址信息被多个卖家共享,亚马逊系统顺势触发“地址高度相似”的风险预警,判定为疑似关联,一通操作猛如虎,多个账号被集中打击。
不仅如此,还有卖家为了节省运作成本,多个账号共用海外仓或设置相同退货地址,也被系统判定为存在“强关联”。
平台的逻辑很清晰:只要你们的地址信息足够相似,不管你是不是同一个人操作,系统都可能认为你们“有关系”。
亚马逊对账号关联的处罚,可以说是“零容忍”:
轻则:限制上新、流量腰斩、广告资格收紧;
重则:直接暂停销售权限,严重者封店处理。
尤其是那些被系统判定为“主号+小号矩阵操作”的行为,在平台眼里就是多账号操控市场,属于重大违规。
被关联扫号后再想申诉回来?对不起,成功率极低。
如何自查,防止“中招”?
注册地址、发货地址、退货地址是否独立;
是否与他人共享海外仓地址;
是否使用了同一个IP或Wi-Fi登录多个店铺;
信用卡/收款账户是否交叉使用。
第二步:警惕第三方服务商的“坑”。
很多服务商打着“多店管理”旗号,结果地址、账号资源共享严重,一旦其中一个出事,整条链都得陪葬。
第三步:别再想着投机取巧。
亚马逊的风控系统正在快速升级,原本“可以混过去”的灰色地带,正在被逐步封死。
合规操作,是未来唯一出路。
视频认证卷土重来,别大意!
近期,不少老店、新店都收到了“虚拟视频认证”的通知。
平台发出的视频审核邀请信中写得很明白:怀疑你账号存在欺诈行为,需要进行身份核查。
这类视频认证通常只有一次机会,重点考察法人是否熟悉:
公司基本信息
店铺运营细节
供应商链路
产品情况与合规风险排查
提醒:认证前必须准备好以下资料
营业执照原件
法人身份证原件
采购合同、发票、物流单据等供应链证明材料
有经验的卖家都知道,视频认证成功与否,关键看法人是否“熟练应答 + 逻辑自洽”。
一旦磕巴、对不上号,很可能被直接判定为不合规。
亚马逊第三版视频验证问题整理
想要完整版的朋友,扫码添加下方客服领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