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卖家都在研究AI带货,但能真正把AI玩明白、玩出结果的并不多。 今天分享一支团队的实战经验:他们在泰国做TikTok电商,用AI批量生产视频,每天几百条内容上线,不用真人出镜,也能跑出自然流爆款。他们怎么做?其实靠的就是——数据选品 + 达人爆款视频拆解 + AI批量生成。下面就是他们的完整思路。
一、先定方向:AI不是随便生成,而是“有的放矢”
团队主要做泰国市场,也覆盖美区、英区、日区和印尼。现在手上管理着上百个账号,为了运营方便,他们还在泰国注册了本地MCN和店铺。
账号内容全部由AI生成,不真人出镜,也不依赖剪辑团队。
但他们强调——AI不是随便生成,而是要先“看清方向”。
每天开始工作前,他们都会先打开Kalodata的【达人】板块,筛选出近期在泰区表现好的达人账号。查看账号下哪些视频表现最好、播放量和成交趋势如何。如果发现某个达人的视频能靠自然流爆起来,就会重点分析这条视频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图源:Kalodata
这一环节帮他们确定“哪类内容值得AI模仿”,让AI不是盲目生成,而是精准对标“有爆相”的内容类型。
二、拆内容:用Kalodata导出分镜脚本,分析爆款逻辑
找到方向后,他们进入【视频广告】板块,点进具体的视频详情页。
这一步是他们的关键动作——不直接下载视频,而是点击右侧的“导出视频脚本”。
Kalodata会自动生成一个分镜表格,把视频的每个镜头、台词、字幕、动作都清晰列出来。


图源:Kalodata
他们把这个脚本导出后,由内容策划再做人工处理:哪些镜头能保留、哪些可以改、台词怎么换成自己产品的卖点……调整完再交给AI视频生成器,一键出新视频。
这个过程听起来复杂,但他们说:“有了Kalodata的分镜脚本,我们等于不用猜,只要照着爆款的节奏去改,就能快速复刻内容节奏。”
三、选品靠评论,卖点从用户嘴里找
除了内容结构,团队还利用Kalodata的“商品分析”和“评论分析”功能,快速洞察产品的核心卖点与用户反馈。
当一个新产品被确定为重点测试对象,他们会系统提炼评论中的关键词与痛点,将其转化为脚本的表达方向。


图源:Kalodata
每个产品卖点都会被分为“重点、次重点、普通”三个层级,再匹配不同脚本与测试量级。团队成员每日人均产出40条视频,7人团队日均可测试约280条内容,通过AI生成视频验证不同卖点与表达方式,从而快速筛选出高转化方案。
这种以数据为导向、以AI为执行的内容生产机制,让团队实现了创意规模化与效率极大化。
四、总结:AI带货的关键不是工具,而是方法
很多人觉得AI就是“自动生成视频”,其实那只是表面。
真正能跑出结果的,是这套思路:
看数据 → 找方向 → 拆脚本 → 换卖点 → 批量生成 → 验证结果。
Kalodata就是把这些环节串起来的“中枢”。数据告诉你什么内容能火,AI帮你快速执行。
懂得用数据选方向,再配合AI提效,才是TikTok带货的正确打开方式。
如果你想了解这支团队的打法,或希望与他们对接交流,欢迎添加我微信,我们可以帮你直接对接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