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是人群共识洞察引擎

社交媒体是人群共识洞察引擎

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品牌出海已不再是简单的流量采买,而是转向构建长期信任、建立用户关系的精细化运营。近日,OneSight 受全球合作伙伴营销管理平台 impact 的邀请,就全球营销环境日趋复杂,品牌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大数据洞察、精细化内容策略与舆情感知,真正看清用户、赢得信任,并实现长期增长”等话题进行了深入对话。

 
OneSight 深知品牌要实现可持续增长,核心在于听见、听懂目标市场用户的真实声音,并将其转化为商业决策。社交媒体不只是流量渠道,它本质上是一种“即时的、真实的人群共识洞察引擎”。

受访人|OneSight COO 苗宇

采访|John Huang

以下是访谈实录:

一、看人与文化:内容能不能被人接住?

很多人聊出海,一上来就是流量、平台、ROI。我反而想分享一个特别“接地气”的例子:宠物食品的进军印尼市场,标签上要写Halal(清真认证)。为什么?因为印尼虽然地处东南亚,但实际上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哪怕是宠物吃的食品,消费者一样会在意它是不是符合他们的信仰习惯。

 

很多品牌在出海初期会问我:“哪个平台好做?”但我常说,这问题问得不对。流量大的平台,不代表适合你。社媒平台只是表层和载体,底层要看“人”和“文化”。真正决定传播效率的,是内容能不能被人接住。

南美用户喜欢什么?戏剧性、情绪张力、高能反转。那你要讲好故事,用短视频去引爆冲突感。北美市场完全不同,对“真实性” 和 “价值感”要求极高,不论是美妆还是时尚品牌,一些精致的、滤镜拉满的“美图”反而可能被骂catfish”——骗人。

 

这些看似“冷门小众”的信息点,往往决定了品牌能不能真正“进得去”一个市场。

OneSight,我们不止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品牌预算到位、内容也不错,但“没接上文化地气”,声音虽大,却没人听得懂。所以,要做好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化运营,势必要通过OneSight这类的社交媒体数据平台去做好前期的市场调研和洞察

 

如果你对精细化的内容运营策略和媒介推广策略这种说辞没有实感的话,我给你举个最通俗的例子:菲律宾用户日均上网时间近9个小时、同时使用社媒平台超过8个。

 

二、洞察与策略:全链路社媒整合营销“五步法”

过去几年,我们在服务消费电子、智能制造、汽车、光伏新能源等行业客户的过程中,总结了一套“全链路社媒整合营销管理”五步法,其实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

看清楚 → 做对事 → 跑通路径 → 数据复盘 → 持续优化

 

第一步当然是数据洞察,不是拍脑袋想内容。很多客户一上来问我:“我们是不是要上 TikTok?”我说你先别急,要先通过社媒大数据洞察行业、竞品和自身的情况——你这个行业在各平台的活跃度、你的竞品都怎么玩、你自己的社媒声量在哪个区间。这些问题都需要从海外社媒中的海量数据中剥丝抽茧,进行精细化的分析定位。没有这些分析,策略就是瞎走。

 

第二步,根据数据洞察去确定营销目标。了解自身品牌在行业的位置和影响力后,再去制定出贴合品牌发展阶段的营销目标:是提升品牌影响力还是提升营销效果?

 

但光看数据也不行。打个比方,如果去菲律宾市场,你还得知道菲律宾用户日均花近9小时上网,同时使用超过8个社媒平台。那你就要拆解内容策略——Instagram重视觉种草,Facebook拿来做社群互动,TikTok抓即时流量等。根据品牌要达到的实际目标,结合不同社媒平台的特性和不同目标市场用户的使用习惯,去制定精细化的内容运营策略和媒介推广策略

 

在执行层面,数据要实时复盘,不然策略跟不上舆情。比如最基本的,发现某个社媒平台的内容互动率低,则需要分析内容和推广中相关的各个因素及时进行调整。

 

说到数据复盘,我特别要强调的是,除了传统的曝光量、点赞数、评论数等指标数据外,现在有一些新维度值得关注

 

比如情绪分析。分享个案例,某新品推出市场后,单看互动数据效果不错,但那就能简单地判断这个新品上市反响良好吗?并不能!因为评论的价值并不是数字而是内涵的情绪,也许用户正在评论区用一些俚语、或者表情进行“大肆吐槽”呢?在我们的舆情功能中的情绪分析去快速判断新品引发的如此多的讨论内容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以便品牌能够根据情绪导向做出下一步的营销或推广动作的正确判断。

 

OneSight营销云中的AI技术能分析用户评论、帖子中的情感倾向,快速从海量帖文和评论中及时了解品牌在用户心中的形象,洞察用户声音。

 

类似以上这些讯息,光靠经验和拍脑袋,是很难判断的。我们之所以要强调“用数据看人、用舆情读文化”,就是为了避免品牌在出海时误入自嗨陷阱。

 

三、多渠道策略:从“单选题”到“多选题”

品类与渠道的匹配,不再是“选择 或 B”的单选题,而是“在哪个阶段 什么人群 配合哪种内容结构”去综合使用的多选题。

 

这几年海外社交媒体营销策略最大的变化就是:“单渠道主导”向“混合策略” 转型

 

TikTok上现在确实很多品类还在如日中天,比如时尚、美妆、游戏,但同时也暴露出“短时爆红、长尾无力”的问题;

Instagram依然是高信任度内容的阵地,特别是通过与 KOC 合作进行内容营销;

YouTube通过 Shorts 版块在长视频转短视频方面潜力巨大,尤其适合知识类、教育类品牌破圈。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像RedditPinterest这类原本小众的平台渠道,在某些细分品类的营销应用中反而能起到关键作用 —— 比如Pinterest在家居、美学、手工品类中,是极好的“种草 搜索” 场域

 

在这样一个渠道高度分化、内容形态日益多样的环境中,OneSight的优势就是能够及时、准确的在复杂多元的社交媒体渠道中做到“内容营销 – 受众路径 – 社媒表现”的三维监测,帮助品牌洞察分析清楚每个渠道在营销传播链条中的作用。

 

但渠道越多,跨平台的数据整合能力就越成为衡量营销成效的核心指标之一。OneSight通过打通 FacebookInstagramTikTok 等主流社媒平台的数据孤岛,将用户画像、互动数据、用户声音、舆情数据等多维度信息进行交叉分析,不仅能构建完整的用户决策图谱,还能精准定位不同平台的营销杠杆,灵活调整各个渠道的资源投入,提升 ROI

 

 

四、舆情:不只是危机监测,也是商机发现

 

我一直强调社交媒体不是只有“宣传功能”,它本质上是一种“即时的、真实的人群共识洞察引擎”。简单来说:学会看清潜台词。比如说舆情,在进入到一个新国家新市场之前,可以用OneSight 的舆情功能去监测目标国家市场中相关品类或是竞品的舆情动态,分析用户对相关品类的讨论热点、情感倾向和潜在需求。但这是舆情最基本的功能。

 

我们过去理解的“舆情”,常常等同于“危机”,其实这是个误区。舆情除了能监测品牌口碑、用户声音反馈外,更在于洞察机会

 

消费者说“这个版本如果有粉色就好了”,这不是吐槽,是产品建议有人说“装这个太麻烦”,这不是抱怨,而是改进的机会

 

甚至在营销场景中,也能实现“以彼之言,反制彼身”。某手机品牌发现竞品用户频繁抱怨 “续航差”,就把自家产品的“快充技术”作为社媒宣传重点,这种“知己知彼”的营销效果就很显著。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很多品类的爆品,其实不是市场调研做出来的,而是用户在社交媒体上不经意的一句话点燃了共鸣。

比如当下很火的“双桶分区洗衣机”,其实就是因为就是捕捉到了消费者在社媒上讨论的“内衣外衣分开洗”的需求;现在饮料品牌都在做的“无糖”健康饮品,也是从社媒上用户对“健康饮食”的讨论中得到的启发。

 

看似碎片的声音,往往是趋势的开端OneSight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看似无序的“只言片语”,转化为品牌可行动的商业决策依据。

 

 

五、AI价值:加速判断,放大洞察

最后再谈回AI:它是放大器。它的价值不是写得多快,而是能不能更快“看见人”。这两年社媒营销的最大变量,是AI我始终坚持一个观点:AI不能取代创意,它的真正价值,是加速判断、放大洞察。OneSight,我们用 AI 做了两件事:一是提升内容生产效率,二是加速用户情绪与市场趋势的感知速度

 

内容提效:现在很多品牌已经在用 AI 生成文案、图片、视频脚本等,这不新鲜,真正的挑战是“让AI写得更像人”。这就需要大量的数据训练,提升大模型的专业应用能力——我们自研的大模型正在努力做到这一点,希望通过AI编辑助手”功能呈现给用户更加本地化的内容表述,帮助提升运营的效率和效果。

 

加速市场感知与情绪洞察:过去品牌团队想知道用户在说什么,需要一条条翻评论、打标签,如今有了 AI 的加持,我们可以在几秒钟内,从海量社媒对话中提取“关键词 情绪 痛点”——从“事后反应”变为“实时预判”。

 

另外,我们现有的AI 技术加持下的舆情功能,可以做到预测并预警 “用户情绪波动” 峰值,及时洞察用户声音。比如发现某款产品的“差评关键词”突然增加,能及时提醒品牌排查问题;又或者我们监控的某个行业关键词突然触发舆情高峰,也能迅速响应,帮助客户抢占主动权。

 

我认为,AI 的意义,从来不是“创作内容”,而是“放大人类对真实的判断”。真正的内容洞察,是人与人之间的共情,是文化和情绪的交互,而 AI 的加持,是帮我们更快、更准确地看清人,看懂人出海不是去哪,而是走进谁的生活。走进去了,品牌出海才算真正到岸。

 

OneSight [一网互通 (北京) 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海量全球社交媒体大数据和强大的数据、内容中台,以全球社交媒体数据营销管理平台OneSight营销云为核心,服务中国企业全球化战略需求。

 

OneSight 实施全面“ AI+”战略,以独创的 OneAI 智能系统,赋能中国品牌出海,释放海量数据价值,带动中国出海品牌实现海外社交媒体营销的升级和跨越;以便捷的 SaaS 化一站式服务,成熟的全行业解决方案,实现中国品牌在海外的高效传播和有效增长。

 

社交媒体是人群共识洞察引擎

「版权提示」:信息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官方立场,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学习。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 contact@glosellers.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如若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注意事项」:锦品出海(含网站、客户端等)所展示的商品/服务的标题、价格、详情等信息内容由实际供应商/服务商提供。如用户对商品/服务的标题、价格、详情等任何信息有任何疑问的,可直接同供应商/服务商沟通确认,其他问题,请向锦品出海客服咨询。因第三方供应商/服务商与用户因服务行为所发生的纠纷由第三方供应商/服务商与该用户自行处理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并自行承担法律后果。锦品出海根据用户申请可参与相关协调调解工作,但不对纠纷事项及调解工作承担任何责任。
品牌营销

分析600万封邮件后,我发现打开率最高的标题类型是

2025-10-10 17:30:57

东南亚

Lazada

2025-5-7 0:58:0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