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worldcementassociation
2025年9月29日,欧盟理事会正式批准简化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设立50吨年进口量豁免门槛,覆盖99%进口商品碳排放,新规将于公布后于10月1日生效。而正式的欧盟的“碳关税”(CBAM)将于2026年起落地,这意味着以后出口到欧盟,不只是比价格和品质,还要比谁“排碳少”。
CBAM目前只盯六类上游原料:钢铁、铝、水泥、化肥、电力、氢气。虽然其他领域和行业的出海企业和跨境卖家松了一个口气,但“零交集”仅限于过渡阶段这个时间截面。
先别急着松气,
绿色贸易壁垒的接力棒迟早传到消费品赛道
欧盟委员会已启动第二阶段影响评估,目标是把“钢铝密集型”下游产品拉进清单:摄影三脚架、铝框行李箱、户外折叠椅、LED散热外壳均在调研表。一旦2026年通过,普通跨境SKU就会被扫射。
亚马逊企业购欧洲站、Manomano等B2B入口,已在2026年供应商问卷新增“CBAM注册编号”字段。即便你卖的是再常见不过的铝制台灯,只要年单量稍大,采购经理会优先问“有没有碳数据”。
明年起,《生态设计法规》(ESPR)+《数字产品护照》(DPP)覆盖所有耐用品,要求公开碳足迹。CBAM的MRV(监测、报告、核查)体系正好给ESPR提供现成方法论——上游工厂被CBAM逼着做碳的账本,以后就会把数据转嫁给下游跨境卖家。
从2026年起,凡是出口到欧盟的钢铁、铝、水泥、化肥、电力、氢气等产品,都要申报生产过程的碳排放,并按欧盟的碳价缴费。如果不合规,可能被加税、甚至被挡在门外。
这是全球首次将“环保”设为可量化、可结算的入境门槛。欧盟委员会明确,后续将按“产品碳强度”排序,对无数据货物采用行业最差 20% 缺省值,直接抬高税基。
这不是临时政策,而是欧盟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底层逻辑。这会造成碳排放高的产品的成本上升。欧洲买家会索要“碳报告”,成为了新的准入门槛。供应链面临重组,高耗能生产会被动出局。这意味着是继“技术壁垒”“合规壁垒”之后,第三道贸易门槛。
比如中国钢、铝产量分别占全球 53% 与 58%,但主流长流程工艺碳强度高于欧盟基准 30–50%;越南、土耳其因废钢比高、水电比重大,吨钢、吨铝排放天然低于 1.4 t CO₂,在同等碳价下可少缴 60–80 欧元/吨。市场人士透露,部分德国汽车板、法国光伏支架长单已要求供应商“随报价附碳凭证”,订单正向可出具低碳证明的第三国转移。
出海企业需要做什么
在节能设备、光伏电、绿电采购、工厂能效优化方面做好准备,和客户、供应商约定谁负责排放、谁提供数据、谁承担成本。碳关税会逼出一批真正能做“绿色出海”的企业。能提前适应规则的,反而能拿到更高溢价;还在等政策细则的,可能错过窗口期。未来出海,不只是拼产能,还要比拼拿可信、低碳、可持续的“绿色通行证”。
欢迎转发分享,请务必注明出处;如需转载,请给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送消息,并注明公众号名称及ID。
免责申明:文章中信息仅为个人观点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直接作为决策内容。
「版权提示」:信息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官方立场,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学习。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 contact@glosellers.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如若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注意事项」:锦品出海(含网站、客户端等)所展示的商品/服务的标题、价格、详情等信息内容由实际供应商/服务商提供。如用户对商品/服务的标题、价格、详情等任何信息有任何疑问的,可直接同供应商/服务商沟通确认,其他问题,请向锦品出海客服咨询。因第三方供应商/服务商与用户因服务行为所发生的纠纷由第三方供应商/服务商与该用户自行处理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并自行承担法律后果。锦品出海根据用户申请可参与相关协调调解工作,但不对纠纷事项及调解工作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