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倒计时30天!一年一度的营销好时机即将到来,许多卖家可能还卡在素材没新意、营销和产品脱节等问题上。其实不用凭空想创意,海外不少知名品牌早已交出高分答卷。今天我们就盘点4大品类知名品牌的万圣节营销案例,拆解背后可复用的营销灵感,助力各位找到适合自家品牌的玩法。
家居品类:鬼也爱用
提到家居产品,许多卖家第一反应是“太普通,很难和万圣节挂钩”,但IKEA的操作直接推翻了这个观点。
他们在万圣节发起了For Monsters Too怪物也爱用主题活动,把衣柜、洗碗刷这些日常单品,布置成了被怪物使用过的样子,比如衣柜成了吸血鬼的奢华床铺,洗碗刷变成狼人的耐用牙刷,以此暗示怪物是真实存在的。
衣柜,吸血鬼的奢华床铺
整体风格不吓人,反而带着点冷幽默,暗戳戳地表达“连鬼怪都选IKEA当必需品,IKEA真的很受欢迎”。活动策划者在采访中表示,创意灵感源于想让宜家产品出现在奇特又毛骨悚然的场景里,核心是用怪物的真实使用感来拉近距离。
洗碗刷,狼人的耐用牙刷
万圣节营销灵感①:
-
找产品功能和万圣节元素的结合点:不用强行加南瓜、蝙蝠等图案,而是从功能出发,比如收纳柜可以是女巫的藏宝箱,台灯能做幽灵的引路灯,用场景感让用户认为它既有实用功能也能在特殊节日起到装饰作用;
-
用反差感制造记忆点:不是只有恐怖元素才能在万圣节吸引眼球,幽默更易传播。比如卖沙发的可以拍僵尸躺在沙发上追剧,卖餐具的可以做幽灵用你的餐盘吃水果;用怪物的日常做出反差,降低用户接受度,还能引发社媒讨论。
日用快消品类:厕纸木乃伊
日用快消产品,像卫生纸、洗衣液之类的,看似和万圣节最不搭,也往往是最难做出出彩创意的品类,因为它们实在是太太太日常了,几乎没有想象空间。
Angel Soft这个卫生纸品牌,没有一味地追求不走寻常路,而是借助一个寻常的万圣节元素,把柔软又结实的品牌形象强力植入到用户心中。品牌的核心创意很简单:用卫生纸裹人扮木乃伊。
其灵感来源于对两类人群细微的洞察,一是忙碌的家长,尽管他们想要好好庆祝万圣节,但忙碌的日常使得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精心准备所有成员的服装,他们需要同样有趣但快速的解决方案;
二是喜欢万圣节的小朋友,大家小时候肯定都玩过用卫生纸做衣服的游戏,Angel Soft真的用卫生纸给许多小朋友做出了万圣节木乃伊服装,为此他们还推出了动画片,让品牌吉祥物Angel用卫生纸裹住朋友Jorge,演示怎么快速做木乃伊服装,可爱的画风很适合当作给小朋友看的教程。
同时,品牌还组织了UGC竞赛促进传播,邀请用户上传用Angel Soft做木乃伊的家庭照片,有机会赢得$500的礼品卡。由此既调动了用户积极性,又获得了大量免费的社媒推广素材。
万圣节营销灵感②:
-
从用户日常行为找万圣节关联:比如卖湿巾的可以做擦南瓜灯污渍的幽灵湿巾,卖洗衣液的可以拍洗万圣节服装不褪色,不用复杂创意,贴近生活更易打动用户;
-
用低成本UGC活动降低参与门槛:最好是不需要用户买购昂贵道具,用你的产品就能参与,再用小额奖品激励,既能涨互动量,又能获得真实的使用场景素材。
美妆护肤品类:皮肤罪孽
美妆护肤类的万圣节营销,很容易落入发个万圣节变妆教程的通俗套路,但elf跳出了框架,用表现错误护肤操作玩出了新意。
品牌推出的Divine Skintervention护肤神器活动,核心是戳Z世代的护肤痛点,包括用过期保湿霜,拿肥皂洗脸,跟风买高价但没用的美容仪等。elf把这些问题包装成年轻人犯下的护肤罪孽,视频里,喜剧演员Meg Stalter穿万圣节魔鬼装,扮演邪恶护肤网红,故意引诱观众犯罪。
真正的广告主角elf的Holy Hydration系列产品被打造成救赎的神的形象,产品出现的时候洒满圣光,击退恶魔,这就是elf针对一代人的护肤痛点给出的解决方案。广告最后还有互动,用户可以通过坦白自己的护肤罪孽,获得针对性的产品推荐。
整个过程没有说教感,更像是朋友间的调侃,以幽默的方式呈现这些内容,有助于消除潜在羞耻或尴尬,既强化了elf亲切又有趣的品牌形象,又让Z世代觉得这是一个懂我的品牌。
万圣节营销灵感③:
-
用消费者的语言做内容:千万别高高在上地用专业术语,试试玩梗吧,把卸妆不干净说成万圣节妆容卸不掉的惨况堪比幽灵附体,把保湿不够说成皮肤干到像木乃伊脱皮,更有万圣节的氛围感;
-
把产品卖点变成解决方案:比如,面膜产品的可以说拯救熬夜鬼的暗沉脸,卖唇釉的可以做万圣节一整晚不脱妆的血色唇釉,让产品和万圣节需求直接挂钩。
宠物品类:美味人类
如果你的品类跟服装、糖果无关,比如宠物用品,万圣节能怎么玩?猫粮品牌Temptations交出了漂亮的答卷。
品牌的核心创意是Tasty Human猫吃人肉,即为万圣节推出的限量版猫零食,名称为美味人肉(实际是鸡肉+牛肉)。搭配的广告更有意思:镜头里铲屎官总被猫咪不祥的眼神盯着,画外音阴森森地说,猫知道今天是万圣节吗?它会不会想吃掉你?
背后的洞察其实很精准,养猫人偶尔会产生一种恐怖臆想——猫要是变大了可能会吃我(经典美剧《欲望都市》中有个情节是,独居老人死后被发现时被猫咪吃掉了半边脸颊)。Temptations不仅把这个梗变成营销点,还落地成了真实的产品。
活动火的关键不只在创意,更在于营销→产品→话题的闭环。社媒上大家会晒我家猫吃人肉零食的反应,媒体主动报道脑洞零食,最后都转化成了实际购买——毕竟限量版+高讨论度,零食又是迟早要买的东西,宠物主人很难拒绝。
万圣节营销灵感④:
-
从用户日常吐槽/玩笑中找创意:比如养狗人常说狗拆家是小恶魔,可以推出万圣节恶魔拆家玩具;宠物掉毛像幽灵飘毛,可以做除幽灵毛球梳,把用户熟悉的小烦恼变成万圣节产品梗;
-
别只做营销活动,要落地节日产品:社媒素材再好看,没有对应产品也难转化。哪怕是给现有产品换个万圣节包装,比如把猫罐头做成南瓜造型,或加个节日小赠品,比如买零食送南瓜头套等,都能让用户产生为万圣节买单的理由。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