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ChatGPT推出购物功能以来,如何获得AI收录已经成为跨境电商圈内最火热的话题。与谷歌收录一样,获得AI收录自然就意味着巨大的曝光度和免费的自然流量。
不同的是,谷歌收录向用户呈现的仅仅是数十条搜索结果,仍需用户筛选阅读后进行购买决策。但AI shopping的出现则完全重构了这一逻辑。从实际使用来看,一旦用户输入品类和预算,AI将会在几十秒内生成3-5项产品列表,以及优劣势总结。用户仅需根据AI消费指南选择心仪产品,而不再需要进行购买决策。
总的来说,AI的购物指南生态更为闭环,消费转化率也更高。因此可以说,AI收录带来的收益将远超EDM邮件营销、网页弹窗等其他广告投放。
关于如何提高AI收录率?哪些因素最可能影响AI收录?小优为大家总结了一份海外权威报告,希望能助力各位出海卖家抢先拿下AI流量。
首先在AI收录体系中,大致分为九个大类。分别是新闻、企业和博客、自有媒体、新闻稿、政府/非政府组织、学术/研究、付费/软文、社交/UGC以及资讯聚合网/百科全书。
需要注意的是,AI引用是基于开放协议的内容,禁用AI引用的网站将不会出现在收录体系中。
其次在AI收录中,上述九大类内容并不拥有相同的引用权重。例如Open AI基于非盈利目的,最为青睐的是“非付费媒体”,超过95%的引用都来自于此。
同时,AI收录也给予了“赢得媒体”相当高的权重,89%的内容均来自该种类型。最后,新闻内容具有高真实度和强权威性备受关注,AI收录中超27%的信息正是来自新闻类目。
AI青睐的内容大多来自非付费内容,并不是意味着我们只能“靠天吃饭”。出海品牌可通过外媒稿件投放获得非“赞助”标签的真实内容,例如赢得媒体合作、新闻稿投放等形式辅助AI收录。
需要注意的是,最能影响AI收录的三大因素为:媒体权威性、发布时间以及特定行业媒体。
细分来看,AI给予“路透社”“美联社”等全球知名老牌媒体极高的权重,其抓取信息也以权威媒体内容为基准。
在发布时间方面,AI较为侧重新近发布的内容,过去12月内的为佳。
最后,当用户输入较为具体的问题时,AI则会倾向抓取特定行业的媒体内容,也可以理解为垂直度较高的博客信息。
对不同细分行业而言,AI呈现的信息也有所不同。例如在零售和电子商务领域,AI对百科全书和内容聚合器信息的权重较低,展示概率不高。在媒体和娱乐方面,新闻来源的信息则高达37%,高出全行业抓取概率9%。
从AI购物功能横空出世至今,不足一年。但已有大批卖家凭借AI收录收获超额流量涌入,因此AI收录也悄然成为谷歌收录后的另一“兵家必争之地”。拿下AI,等于拿下了免费的流量入口。咫尺可见的AI的风口,或许就藏在收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