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办公家居出现新蓝海。
疫情催生了各行各业飞速扩增,“办公椅”就是其中悄然壮大的一员。居家办工的模式转变使得线上业务的占比日益升高,也大大增加了上班族的工位时长。在此基础上,久坐友好的“人体工学椅”就摇身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办公室潮流。
从全球市场规模来看,2025年该细分类目的规模为111.3亿美元,预计2033年将突破19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98%。其中北美地区以30%占比跃居全球第一市场,海外消费趋势正逐渐朝“预防和改善不良坐姿”和“保持脊椎健康”两大方向转变。
办公椅领域是目前市场上少有的两极竞争类目,既存在百年老牌的头部品牌,也不断迎来新进玩家涌入。
从老牌阵营构成来看,目前全球人体工学椅市场主要由Steelcase Gesture、Herman Miller Sayl Chair、Kimball Office、Okamura Corporation等拥有几十甚至上百年历史的头部选手构成。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品牌大多专注家居家具大类目,人体工学椅仅是众多类目的其中之一。
从新秀队伍来看,有2018年成立的Branch furniture、三年GMV翻40倍的广东品牌Sihoo、 以及众筹上线不足两个月拿下七百万美元众筹的Libernovo等一众聚焦更细分场景的品牌。
在客单价方面,老牌Steel Gesture标榜人体工学座椅的价位段集中在1500-2000美元之间,而Herman Miller的产品线较为多元,从低端型号的600美元到高端的接近2000美元全方位覆盖。
对比之下,新锐品牌的性价比则显得更加“友好”了。Sihoo的主打型号亚马逊售价340美元左右;Branch furniture的热销产品也同样在300美元价位段;Libernovo的产品稍为高端,众筹早鸟价近700美元。
看似人体工学椅呈现新老混战的白热化态势,但细分来看其实不然。历史悠久的老牌产品线丰富,人体工学椅集中度不高,面向高端客群。近15年成立中的新锐头部品牌大多以办公室场景为核心,以人体工学椅为中心深耕,面向的消费群体更多元和普遍。
同时,老牌品牌与新锐品牌的“人体工学”呈现方式也大相径庭。以Steelcase为例,旗下高端型号的人体工学椅以美学设计为基础,结合带有弯曲度的一体化固定背板,个性化和定制化程度不高。
但新锐品牌则以人体工学自适应为设计核心,在此基础上辅以美学设计。Sihoo 以两片式调节腰靠+扶手与整体形成动态系统,支持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阶段多维度调整。
另一个在海外备受关注的品牌HBADA,则在个性化领域更为激进。其独创的翼式腰靠将背部支撑系统创新性划分为三个部分,最大程度适配多元用户的坐姿需要。
总结来说,老牌品牌虽占据先发优势和品牌效应,但对人体工学椅的洞察仍停留在靠背弯曲形态。新锐品牌凭借足够垂直的专注度,以人体工学为基准创新性将办公椅打造为极致个性化的适配系统。
尽管人体工学椅的全球市场估值已经达到百亿美金级别,但目前市场上的“人体工学椅”往往只是一个噱头,真正的人体工学椅类目仍是具备可观增长空间的“潜力股”。
在这个细分类目下,中国品牌正凭借完整的制造链和深度洞察的产品设计在海外走红。在亚马逊热销榜中,强调可变形设计的GABRYLLY拿下月销5000+。在Techradar和Wired一众美国极具影响力的科技博客中,来自国内的Flexispot、Sihoo的高频提及率也验证了中国品牌的海外认可度。
办公椅不再只是一把平平无奇的椅子,而是可动态调节的健康系统。现代办公需求急速扩增造就了更加细分的办公椅热潮,并朝着更极致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足够细分的场景下,中国品牌正悄然崛起。
借助外媒发稿,DTC品牌可以快速获得品牌词与核心词的谷歌收录,提高SEO排名,促进销售转化。下方扫码咨询,了解优沃思传媒的独家投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