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天,不少美国站卖家私信问:
“我没在美国注册公司,也要报美国税吗?”
“FBA放在美国仓,会不会被盯上?”
“网上说不申报可能被‘按30%’扣,这到底真的假的?”
别急,先把事实、动向、影响和对策理一理。
中国卖家为什么过去没交美国企业所得税
长期以来,大部分中国卖家以境外主体开美国站:
没有在美登记公司、无本地雇员/办公点;
销售税由平台代征代缴(Marketplace Facilitator)为主;
利润在中国并账。
在这种架构下,一般不会被认定在美国“从事贸易或业务并产生与之有效关联的所得”(常见英文是 ECI)
没有ECI,自然谈不上按美国企业所得税申报缴纳。
招单猫跨境是一家专注于站外推广、红人视频和绿标直评等业务的全能服务商,可以提供TOP 红人、素人的网红拍摄,还可以安排直评测评等业务!
每条视频链接的转化率都很高,需要安排的卖家,可以联系招单猫:FLA66668888
但注意:这从来不是“绝对豁免”,而是基于“你是否在美国形成应税联结”的事实判断。
监管加力,跨境电商会被重点看
近一年,美国对跨境领域的合规取证、反洗、反逃避税的执法动能在加强,平台与支付链路也更“谨慎”。业内出现几条共识级信号:
数据留痕更细:平台和支付机构对卖家主体、库存位置、收款路径的审核更频;
ECI认定更“实质重于形式”:不仅看你有没有注册公司,更看你在美有没有“实质经营足迹”;
追溯与备扣的可能性上升:一旦被判有申报义务却没报,平台或支付方可能采取保守做法(如提高留存/备扣),并配合税局追溯核查。
这意味着:过去“相对宽松”的环境,在走向“证据链更完整、问责更明确”的方向。
哪些卖家更容易触发“在美纳税义务”的判断
在美“有足迹”的运营
在美国长期存放/周转自有库存(如FBA大体量备货);
有在美雇员/团队/承包商,直接参与销售、客服、运营、售后;
在美国签重大业务合同、持有/运营本地广告账户并主导商业活动。
知识产权与商务安排在美落地
核心商标、专利在美国本地商业化运营(授权、维权、许可费结算等);
与美国分销商/代理形成稳定、可复用的销售体系。
账户与资金路径“看起来就是在美做生意”
收款、退货、售后、服务条款都表现为“美国本地经营”;
平台数据与第三方凭证能还原你的美国经营链条。
一旦被判定存在ECI,你可能需要以非美国企业身份提交 Form 1120-F(外国公司美国所得税申报),对在美应税利润纳税;
若长期未申报,存在被追溯的风险。个别情况下,平台/支付机构也会出于合规压力提高留存或触发暂停。
温馨提醒:上面说的是“更容易被审视”的特征,并不是“一有库存就必然纳税”。核心仍是事实认定与证据链。
这件事对中国卖家的影响
情绪面:不可用“以前没事=以后也没事”来预期。
成本面:一旦落入申报口径,需补齐税务师费用+合规内控+潜在税负。
经营面:FBA大量囤货、美国本地团队、品牌本地化深耕的卖家,务必把合规当刚需。
平台面:平台日常KYC、视频验证、供应链溯源、来源合规(发票/合同/物流)“四件套”会越查越细,你越规范,越不怕查。
亚马逊新品广告如何突破流量池筛选
想要完整版的朋友,扫码添加下方客服领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