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TikTok电商,最怕两件事:
一个是“选不出能卖的品”,另一个是“爆品太短命”。
今天要分享的这位卖家,是一位拥有多年东南亚与欧洲市场经验的操盘手。他所在的公司总部位于福建,在安徽设有超过200人的运营团队,TikTok月GMV已超过100万美元,加上其他电商平台公司年营收上亿。
用了一年的Kalodata,他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选品节奏。现在,他和团队每周都能跑出2~3个稳定出单的新品。
从东南亚到欧洲,他靠数据开品不踩坑
“我们团队现在分三个市场:东南亚、欧区和美区,我主要负责东南亚和欧洲。”这位卖家笑着说。
他们的运营逻辑非常清晰——前期通过短视频投流测素材,快速筛出爆款;中后期等出单稳定后,再由BD团队介入做达人推广。
在所有环节中,他最离不开的就是Kalodata的【商品-新品榜】和【高潜力榜】。

图源:Kalodata
“我每周都会看一次新品榜,重点看近7天上架的前三页,大概30个产品。”他说,“每次选10个新品去测,基本能跑出2到3个爆品。打新成功率非常高,能省下不少试错成本。”
他不会盲目照抄榜单,而是结合Kalodata的售价、销量、发货方式等信息进行判断。
“我一般会避开销量过万的老品,选3,000~5,000单左右的新品,这种截留空间大,还没被卷死。”
甚至连主图顺序、标题结构,他都会微调,“哪怕只是换个角度、改个词,视频内容就更好拍,也能和别人不一样。”
在他看来,Kalodata的最大价值就是“精准、实用、效率高”。
“它不是那种花哨的新手软件,而是真正能帮我们老手做出业绩的工具。”
视频脚本功能让团队拍得更快
除了选品,他的剪辑团队也在天天用Kalodata。
“我们用最多的是视频广告和脚本导出功能。脚本能直接看到别人视频的分镜和口播稿,对剪辑团队特别友好。”
他觉得这个功能大大提升了团队效率,“每个镜头都拆解得很细,编导照着改几个卖点就能拍,结构特别清晰。”

图源:Kalodata
在了解Kalodata的【AI脚本仿写】功能后,他也很感兴趣。
“这个功能挺有意思的,可以直接输入商品链接生成新脚本,我们后面准备让剪辑团队试试看。”
对于他这样的中大型卖家来说,脚本自动化、素材结构化,能显著缩短内容制作周期。
写在最后
在访谈的最后,他笑着说:“我之前在深圳工作时就开始用Kalodata了,现在换了公司还一直在用,也推荐给不少朋友。能帮我每周稳定跑出爆品的工具,不用多想,直接续费。”
这位操盘手的故事,其实代表了越来越多成熟卖家的转变——从“凭直觉选品”到“用数据开品”,从“看同行爆款”到“分析新品趋势”。
在TikTok电商越来越卷的当下,能高效选品、快速试爆的卖家,永远比别人多走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