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亚马逊秋季大促(Prime Big Deal Days)真的又是一次“看别人爆单,轮到自己寂寞”的典型翻车现场。
从10月7日到8日,平台虽然官宣是“全球性的大促”,但从卖家的实际反馈来看,结果两个字:无感。
黑五没到,秋促先凉?只有少数人在爆单
先说结论:少数爆单,多数平淡。
我们观察了部分卖家分享的数据,能做到销量翻倍的,确实存在。
比如有卖家在大促当天订单直接翻了一番,从平时的2000单拉到4000单。但这类卖家基本都有几个共通点:
产品类目本身有热度
大促前就提前布局好广告和促销
折扣给得足够狠
而大部分中小卖家,反馈就一句话:“没啥变化,平时卖多少,大促也差不多。”
尤其是欧洲站卖家,几乎成为这场促销里的“炮灰”:
“广告烧疯了,单子没见几个。”
“今年比去年差远了,第一天订单只有去年的一半。”
“英国站血亏,感觉买家都不想买。”
越卖越亏?“爆单≠赚钱”的尴尬现实
即便有卖家冲到了销量高峰,但利润却成了最扎心的问题。
不少中小卖家反馈:订单确实多了,但利润反而更薄了。
为什么?
折扣设置大,原本的利润就被压缩
广告投入更激进,一不小心ROI直接跌穿底线
为了排名和动销,还得搭配Coupon、秒杀、优惠券多重工具
结果很多卖家最后一算账,发现:卖得多,反而赚得少,甚至在亏本走量。
还有卖家直接选择“弃赛”,不参加秋促,把资源和预算全部保留到年底的黑五、网一:
“国庆假期本来就人手紧张,秋促这波卷不动了,干脆休整,为年末大战蓄力。”
秋促失速的背后:促销疲劳+内卷过度
一方面:促销节奏过于密集
回顾这半年,几乎没有哪个月是“安稳月”:
Prime Day
返校季
秋季大促
Temu、沃尔玛等平台也在同期开打
消费者早已审美疲劳,Deal 再多,也没有太大吸引力。
另一方面:跨境竞争加剧、产品高度同质化
中国卖家数量持续增长
类目内价格战激烈
同类产品扎堆,做品牌难、推新品更难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大促早已不是以前的“躺赚阶段”,而成了一场“高投入、高风险”的博弈。
秋促不是终点,年底才是硬仗
秋季大促的表现虽不尽如人意,但卖家们也不必因此过度焦虑。
真正的销量爆发点,还是黑五、网一和圣诞旺季。
眼下最重要的是做好复盘:
看清自己这次的折扣策略和广告ROI是否跑通
结合库存和预算,规划接下来的促销节奏
如果亏本了,也别急着灰心,有时候“烧的广告”也许是在蓄客
年底这场仗,才是真正的分水岭。
亚马逊 TACoS优化指南
想要完整版的朋友,扫码添加下方客服领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