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业跨境电商选品多年了,除了日常做市场调研外,离不开的还有海量产品和工厂,从开发端的角度,离不开的就是货源。跨境电商业内沿袭下来的铁律,数据要想好,七分选品不能少。那产品从哪里来?除了OEM、ODM订单模式的产品开发外,最常见的就是1688找货源,安利一套超级实用的寻找货源的方法——1688跨境电商选品法,做跨境的卖家有没有以下困扰:

以上困扰你中了几条?
来看下这个选品工具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打开网站,进入到工作台,


第一步:设置类目筛选,类目设置的越精准,筛选出来的产品越准确,如果没有目标类目的前提下,可以筛选全部类目的数据,进行详细查看,以汽车用品类目为例。

第二步:搜索商品关键词/店铺名称/商品链接/商品ID(非必填)

可输入行业相关的关键词,比如具体的产品名称,例如车灯、汽车型号改装件、OE号等,其次可以设置电商平台的前缀,如:亚马逊、速卖通等等,进行第二步的数据筛选。
第三步:高级筛选,可以通过设置销售信息、商品信息、卖家信息的详细数据进行精细化的筛选,点击查询,直到筛选出目标产品。

设置条件小技巧(以全品类为例):

- 销售数量:销售件数>1000pcs,市场需求量大,产品需求节奏稳定,有较大的基本盘。
- 批发价:结合自身在做的产品实际情况,可以根据目标采购价进行设置,我这里是选择采购价控制在100元人民币以内,首批备货的产品注意规避风险,测品阶段,在产品上不要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
- 最低起订量:根据测品数量设置,轻小件的可以控制在1000数量以下。
- 复购率:比较重要的一个选项,要保证有复购的倾向,用户值得再次购买,越是有消耗品属性的产品,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复购率越高。
- 上架时间:和亚马逊市场调研的时候逻辑是一样的,上架时间越短,说明产品越新颖。
- 权益保障:首选7天内包退货,避免发货后的质量问题,和在某宝购买产品的意向是一样的。
- 诚信通年限:开店时间越久,说明工厂的资质越靠谱。
- 商家类型:1688官方对工厂资质的评价,一般具备“实力商家”和“超级工厂”标签的厂家,品控相对来说有较大的保障。
筛完继续往下查找,符合我们标准的产品就筛选出来了。

选择某个产品还可以进行详细的分析,比如查询外观专利、商品监控、评论分析的这些数据,以商品分析为例。






- 1688商品榜
- 亚马逊热销榜
- 全网搜图
- 跨境商品榜
- 找优质厂家
- 厂家榜单
- 国家热卖货盘
。。。。。。

一、 核心思维框架:供应链驱动的选品逻辑
-
逆向思维:从供应链能力反推产品
-
传统选品:市场需求大 -> 寻找供应链 -> 可能遇到供应链瓶颈(如质量不稳、成本高、交期长)。
-
供应链驱动选品:优势供应链在哪里 -> 该供应链能生产什么产品 -> 这些产品在亚马逊上是否有竞争力。
-
举例:你发现某地有强大的五金工具产业集群,那么你的选品范围就可以聚焦在工具类目,而不是去追逐完全不相干的玩具类目。
-
2.“供应链深度”优于“产品广度”
与其了解100个不同品类的产品,不如深耕1-2个你拥有或能接触到优势供应链的品类。深度意味着:
-
-
成本优势:熟悉原材料、工艺,能有效控本。
-
质量把控:懂得质量关键点,能与工厂有效沟通。
-
快速反应:新品开发、产品改进效率更高。
-
3.评估供应链的“弹性”与“稳定性”
-
弹性:供应链能否快速响应订单波动?能否支持小批量、多批次生产(对新品测试至关重要)?
-
稳定性:工厂的合规性如何?老板的经营理念是否长期?工人是否稳定?这决定了未来3-5年你的业务是否稳定。
二、 实操方法:寻找和评估货源的四大途径
途径一:深入产业带,建立源头优势
-
国内主要产业带举例:
-
家居日用、塑料制品:浙江义乌、台州、黄岩
-
服装、纺织:浙江绍兴、宁波,广东东莞、中山
-
家具:广东佛山、东莞,浙江安吉
-
五金工具:浙江永康,江苏启东
-
电子产品:广东深圳、东莞
-
汽摩配:浙江台州,河北清河
-
宠物用品:浙江平阳,河北南和
-
-
如何操作:
-
线上初步锁定:使用1688,但要用高级技巧。筛选“实力商家”、“深度验厂”,查看工厂的“加工定制”能力而非仅看现有产品。结合店雷达里上线的跨境选品专栏板块,筛选详细的工厂信息,综合进行判断。
-
线下实地拜访:这是不可替代的一步。参加相关行业的展会(如广交会、义乌小商品博览会、深圳电子展),直接与工厂负责人交流。展会结束后,直接去工厂所在地参观,考察生产环境、设备、管理水平。
-
建立私人关系:与工厂的老板、销售经理建立良好关系。他们往往是行业信息的枢纽,能给你提供最新的市场动态和产品趋势。
-
途径二:利用B2B平台,但重在筛选和验证
-
主要平台:1688(国内首选)、Global Sources(环球资源)、Made-in-China.com(中国制造网)。
-
高级筛选技巧:
-
看“加工”而非“现货”:关注支持“OEM/ODM”的厂家,这代表他们有设计和生产能力,适合长期合作和产品差异化。
-
分析公司资料:查看注册资金、成立年限、主营产品。成立时间长、主营产品集中的工厂通常更专业。
-
索要资质文件:要求提供营业执照、产品认证(如CE, FCC, RoHS)、工厂照片、视频等。
-
进行小额试单:无论沟通多好,一定要下一个小订单(Sample Order)来测试工厂的响应速度、产品质量、包装和发货流程。
-
途径三:关注跨境供应链服务商
这些服务商本身就和大量工厂有合作,他们的推荐往往经过筛选。
-
目标对象:
-
头程物流商:特别是专注某个品类(如家具、电器)的物流商,他们清楚哪些工厂的产品包装、规格适合跨境运输。
-
海外仓服务商:他们能看到哪些卖家的产品卖得好、退货率低,间接反映了其供应链的优质。
-
ERP软件服务商:他们的客户中不乏大卖家,可以获取行业动态(但需注意商业机密)。
-
途径四:竞争对手与行业情报分析
分析优秀竞争对手的供应链,是条捷径。
-
方法:
-
溯源:购买竞争对手的热销产品,仔细检查产品本身、包装盒、说明书上的制造商信息(公司名、地址、网址、商标)。
-
查询:利用国内的“天眼查”、“企查查”等工具,查询该制造商的信息,了解其规模、股东背景、知识产权等。
-
接触:以采购商的身份直接联系该制造商,了解其合作模式和产能。但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直接暴露亚马逊卖家身份。
-
三、 评估供应链的关键指标清单
找到潜在货源后,用以下清单进行系统评估:
-
合作意愿与灵活性:
-
是否愿意接受小批量起订量(MOQ)?
-
是否支持产品定制、打样?
-
沟通是否顺畅、响应是否及时?
-
-
技术与质量能力:
-
是否有完整的产品质量检测流程?
-
能否提供相关的国际认证支持?
-
生产设备是否先进?
-
-
成本与价格结构:
-
报价是否清晰(含税、含运费)?
-
原材料成本占比多少?价格波动时如何调整?
-
是否有降本空间(如通过优化设计、增大订单量)?
-
-
产能与交付能力:
-
正常生产周期是多长?
-
现有产能是否能满足你的增长需求?
-
旺季产能是否紧张?如何保证按时交付?
-
-
风险控制:
-
是否有知识产权意识,能避免侵权问题?
-
工厂的财务状况是否健康?
-
是否有备用的原材料供应商?
-
总结:从供应链选品的成功路径
调研产业带 -> 锁定潜力工厂 -> 小额试单验证 -> 建立深度合作 -> 共同开发产品
记住,最好的货源关系不是简单的甲乙方,而是合作伙伴。当你和工厂形成深度绑定,他们愿意为你投入生产线、共同研发新品、在旺季优先保障你的订单时,你的供应链就成为了你在亚马逊上最宽的“护城河”。
作为产品开发人员,你的角色就是这座桥梁的搭建者。祝你成功!

elvin的选品日记第17期:美国站—餐具柜与边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