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片:Markus Wächter/Berliner Zeitung柏林日报
从“低价”到“高端”:德国媒体看中国展商
在德国主流媒体的报道里,IFA 2025 已经不再是“欧洲的自留地”,而更像是一场由中国企业主导的全球科技秀。
《时代周报》(DIE ZEIT)的标题就点出了主题——“创新来自中国”。报道写道,中国展商不再依赖低价竞争,而是以“精湛技术与高端定位”正面挑战“德国制造”的传统优势。比如,追觅(Dreame)带来的爬楼机器人和安克(Anker)的派对音箱+投影仪组合,都被媒体形容为“不是廉价,而是高端(premium)”。更具象征意味的是,文章甚至直言:“未来的技术将在深圳工程师手中诞生”,把深圳视为新一代全球创新中心。
相比之下,《柏林日报》(Berliner Zeitung)的措辞更为尖锐。它形容今年 IFA 的现场是“中国机器人主宰”,无人机、智能家电和 AI 展品几乎占据了所有展区,而欧洲厂商则显得“掉队”,被迫站在边缘观望。这种对比折射出德国舆论中的焦虑:在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的赛道上,欧洲的领先优势正在被侵蚀。
而德国科技媒体 Heise Online 则选择了更冷静的角度。它为 IFA 设置了专门的“人工智能简报”栏目(KI-Update kompakt),把展会定义为一场 AI 的集中展示。换句话说,连技术媒体也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已不再是未来的概念,而是消费电子产业的当下逻辑。
三种不同的语气,映射了德国对中国科技崛起的三种心态:惊讶于中国从制造走向智造,担忧欧洲可能被边缘化,同时也在理性承认,AI 正成为产业竞争的新底线。
01. 中国高科技企业密集亮相
今年 IFA 上,中国展商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几乎在每一个展区都能看到中国品牌的身影。家电巨头海尔带来 AI 冰箱,能够自动识别食材并优化储存方案,还把这一技术延伸到了洗衣机;海信展出了一款 116 英寸的 RGB Mini LED 电视,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同类产品,并拿下多项“最佳”奖项。
大疆则展示了最新的 Avata 2 无人机,以及仅重 16 克的超轻无线麦克风 DJI Mic 3,这款产品在展会期间直接售罄,现场人气极高。来自中国的 Hizero 也带来了滚轮式吸尘拖地一体机,以简洁的设计和便捷的使用体验赢得了关注。除此之外,AI 眼镜、机器人割草机、美容科技、全球联网设备等细分领域,也都有中国企业集中亮相。
02. 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成为主旋律
与往年不同的是,中国企业不再依赖“低价策略”,而是更多依靠技术创新赢得市场。机器人品牌 Dreame 发布了 Cyber X 爬楼机器人,可以轻松越过 25 厘米高的台阶,现场观众直呼“不可思议”。Ecovacs 推出了带有快充功能的地面清洁机器人,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
美的在本届展会上展示了 AI 空调、AI 烤箱和拟人化机器人助手 MIRA,通过人工智能让家居环境更智能、更具交互性。与此同时,海尔的智能家电平台已经在欧洲积累了上千万用户,展现出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上的新竞争力。
3. 多赛道亮相:全面覆盖全球需求
中国企业的参展范围也远远超出传统家电,涵盖了 AI 眼镜、智能家居、服务机器人、无人机、显示设备、绿色能源设备、美容科技和移动互联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几乎每一个新兴消费场景,都能看到中国的创新尝试。
本届 IFA 的主题是“为所有人带来创新”(Innovation for All)。展会主办方强调,AI 正在快速进入消费和商用层面,从“隐形”的智能家居,到更加人性化的移动设备,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消费电子的基础逻辑。而中国企业正好抓住了这一趋势,用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成熟的产品布局,展示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成果。
综观德国媒体与展会现场的报道,可以清晰看到几大趋势正在显现:中国品牌正在加速崛起,从追觅、安克这样的代表可以看出,他们逐渐成为技术和品质的标杆;不少企业也在尝试跳出单一硬件的角色,向“硬件+软件+服务”的完整生态转型,例如 GlocalMe 已经在推动这种模式;人工智能更是全面融入日常生活,从家居到健康再到移动互联,几乎成为创新的必选项;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的信心也在明显提升,不仅参展比例高,在展馆中随处可见中文标识和交流场景,这种细节上的变化,也让人直观感受到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的存在感正不断增强。
参考新闻:
时代周刊:https://www.zeit.de/digital/2025-09/ifa-2025-innovation-technologie-china-preise
欢迎转发分享,请务必注明出处;如需转载,请给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送消息,并注明公众号名称及ID。
免责申明:文章中信息仅为个人观点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直接作为决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