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to: dpa
7 月 31 日,京东通过港交所公告确认:将以每股 4.60 欧元、总价约 22 亿欧元(185 亿元人民币)向 CECONOMY AG 发起全面现金要约。交易如约完成后,京东将间接控制 MediaMarkt 与 Saturn 两大品牌,在欧洲 12 国坐拥 1000+ 市中心门店、4300 万会员、5 万名员工。CECONOMY 承诺保持独立运营,京东则输出物流与数字化系统,目标 3 年内不裁员、不关店,把线下网络升级为“欧洲一小时达”基础设施。
/ 01 /
这次京东用本补资齐“本地主体 + 本地仓网 + 本地品牌信任”三块最难啃的拼图,宣告其出海落实“本地扎根”的思路。
MediaMarkt 与 Saturn 是德国消费电子线下市场的“双巨头”,同属 CECONOMY 集团,在德国合计占据 30% 以上市场份额,并通过售后服务品牌Deutsche Technikberatung搭建起相应的零售生态。可以说是在消费电子领域德国人最信任的两大招牌。京东将其信任牌收入囊中,同时接着把散布在德语区、离八成居民步行不到20分钟的1000家门店直接改造成前置仓,再用中国的自动化分拣、库存共享和末端配送系统生态,把欧洲原本高昂的人力成本砍两成以上,把“下单后等两三天”直接升格“一小时到手”。用中国供应链效率直接改写欧洲“买家电”的时空规则。
/ 02 /
京东用 22 亿欧元告诉市场——“在欧洲,得本地仓者得天下”。
“京东国际化,说到底是本土化。要做只卖品牌货的本地电商。” 2025年6月,刘强东曾这样表态,为京东历时三年的欧洲布局画下注脚。如今回头看,从2022年ochama试水跨境,到2025年全球售业务爆发,京东的欧洲攻略正从”轻资产试水”转向”重本土深耕”。
供应链死磕:刘强东的定力与远见
“所有业务都围着供应链转”——刘强东坚持了十年,在欧洲市场得到验证:
Foto: © Krisztian Bocsi/Bloomberg
留给中小卖家本地化运营的思考与作业
-
本地化运营不是可选项
2025 年德国《供应链尽职调查法》+《包装法》全面落地,没有本地主体、本地退货地址,平台直接下架。
-
海外仓是利润放大器,不是成本中心
如本地仓发货毛利可提升。前期可租用共享仓就能跑出当日达标签,搜索排名自带加权。
-
可借势京东海外生态
在3C爆品后,宠物智能、户外储能、母婴小家电等长尾类目或许可在 MediaMarkt/Saturn 补足货架。
参考新闻:
德国商报:https://www.handelsblatt.com/unternehmen/handel-konsumgueter/uebernahme-jdcom-macht-uebernahmeangebot-fuer-ceconomy-gruenderfamilie-bleibt-ankeraktionaer/100145219.html
金融时报:https://www.ft.com/content/c0018967-ea46-4262-ad03-862b2b825fd3
「版权提示」:信息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官方立场,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学习。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 contact@glosellers.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如若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注意事项」:锦品出海(含网站、客户端等)所展示的商品/服务的标题、价格、详情等信息内容由实际供应商/服务商提供。如用户对商品/服务的标题、价格、详情等任何信息有任何疑问的,可直接同供应商/服务商沟通确认,其他问题,请向锦品出海客服咨询。因第三方供应商/服务商与用户因服务行为所发生的纠纷由第三方供应商/服务商与该用户自行处理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并自行承担法律后果。锦品出海根据用户申请可参与相关协调调解工作,但不对纠纷事项及调解工作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