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亚马逊又出新规!
从2025年11月1日起,平台全面更新“历史售价(Was Price)”计算标准,影响范围不仅限于美国站,多数主流站点同步实施。

这一变动,已经让不少卖家原本计划好的优惠券、秒杀活动集体报错,甚至直接被“卡死在门外”。
一句话总结:如果你过去90天频繁打折、用优惠券冲量,现在可能连促销都报不上了。

“历史售价”新定义,折扣策略被重新洗牌
新政策下,亚马逊将过去90天内买家“实际支付的价格中位数”作为历史售价。
这意味着:
所有参与的日常促销(如优惠券、折扣价)都将被系统纳入计算基数;
促销周期越长、折扣越深,“历史售价”就越低;
折扣活动必须在此基础上再便宜至少5%,否则直接无法展示。

简单来说,如果你90天内发了太多优惠券,现在系统认定你平时卖得就便宜,那你再想报秒杀或折扣活动时,必须再降一次价才能合规。
举个实际案例:一款耳塞常规售价39.99美元,过去30天都在跑29.99美元的优惠券促销,结果系统直接认定“历史售价”就是29.99美元。
你想再打折?不好意思,要在29.99的基础上至少降5%,也就是再降1.5美元左右,等于利润直接被掏空。

参考价拉低的后果:不仅报不了活动,还可能被系统限流
很多卖家在后台申报促销时遇到这种提示:
“该商品未满足最低折扣要求,当前折扣幅度不足5%,活动无法展示。”
而这背后,是系统抓取参考价时被“低价销售历史”污染的结果。
更棘手的是,平台还加入了“跨卖家比价机制”,即:系统会综合所有销售该ASIN的卖家历史价格,设定一个统一参考价。

意思就是:你不打折,别人打,你也可能被连坐参考价一起拉低。
过去那种靠拉高原价营造折扣感的玩法,正式失效。

两类操作可应急,但并不适合所有人
方式一:强行“养价”
关掉优惠券、取消秒杀、调高售价,等待系统重新识别新的“历史售价”。
这种方法适合非旺季、利润空间足的卖家,通常要等2–3周才能生效。

方式二:折上折“硬冲”
在现有折扣基础上,再降价5%,强行满足最低折扣要求。
这种方式操作简单,但容易赔本赚吆喝,适合清库存或者冲排名阶段使用。
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长期策略:打造健康价格曲线才是出路
应对这个政策,以下几条建议你必须要抓紧:
如果你还想在大促、秒杀中占据一席之地,从现在开始就必须调整思路,不再靠频繁促销冲量,而是重塑“价格轨迹”,养出一个系统认可的、真实稳定的历史售价。
建议这样操作:
1)建立价格“健康周期”
控制90天内的促销总时长不超过30天;
每次促销后留出7–10天“恢复期”,用正价拉回参考价;
严禁无间断打折,防止系统形成错误价格认知。
2)利用不纳入计算的“安全促销”
平台明确不将Prime Day、黑五网一、Buy One Get One、订阅省等活动计入历史售价;
如果确实需要促销,优先选择这类活动,既能维持销量,又不拉低参考价。
3)搭建价格预警机制
定期导出后台订单报告,统计近90天价格中位数;
留意“管理促销”页面中的当前参考价,调整折扣幅度前必须交叉核算;
监控同行低价行为,防止被动拉低自身参考线。
这波新规,打击的不只是投机的促销操作,更是对卖家整体运营思维的一次校准。
以往靠价格策略“搏机会”的时代在褪去,平台越来越重视价格的长期稳定性和真实性。
亚马逊21种反击恶搞方法
想要完整版的朋友,扫码添加下方客服领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