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境电商赛道,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不仅体现在产品与渠道的博弈,更暗藏着知识产权领域的“暗战”。海外商标恶意抢注之风愈演愈烈,已成为悬在卖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此前,德国市场的商标抢注风波曾让无数深耕当地的卖家深受其害,不少中小卖家直言“生存艰难”。
而如今,同为欧洲核心市场的英国,也成了恶意抢注者眼中的“肥肉”,一场针对卖家的商标“围猎”正在上演。
近期就有英国卖家遭遇致命打击。其产品商标被恶意跨类抢注,对方竟还抢先在亚马逊备案,反手以“侵权售假”投诉,导致产品链接瞬间下架,损失惨重!
这位中招的卖家并非新手,其品牌布局本有一定基础,却因一个疏忽陷入被动。下面,我们通过整个事件的时间线清晰揭示下此事的前因后果。

截图来源知无不言
2020年,该卖家的产品链接正式上线亚马逊美国站,且已提前注册美国商标;2022年,产品同步至全球主要市场并完成加拿大商标注册。但欧洲市场因税号办理等前期准备工作,推迟至2023年才小规模铺货,且沿用美国商标,未及时注册英国商标。
然而,由于主力市场先行,欧洲知识产权滞后却引发了一场潜伏的危机。
2025年初,该卖家的产品日均销量稳定在10-15单,正处于小幅增长期。此时,却发现产品被他人跟卖,且对方已悄无声息跟卖近10天。
卖家本以为只是普通跟卖纠纷,殊不知对方早已布下陷阱——抢先注册了该商标的英国跨类商标,并完成亚马逊品牌备案。
随后,对方直接以“侵权售假”为由投诉,而亚马逊审核时优先采信投诉方主张,未细致核查商标类别匹配度,8月底卖家的产品链接直接被下架。
平台要求卖家提供“投诉方授权书”等关键材料,9月初卖家提交了在先使用证明、订单记录、类别差异说明、买家投诉对方劣质假货的截图及多国商标证书等材料(未包含供应商发票),但近一个月后申诉被拒。无奈,国庆后卖家补开供应商发票,目前正筹备二次申诉。
英国商标频繁遭遇恶意抢注,并非偶然,而是注册成本、审核机制、市场布局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具体可归结为四大核心原因:
1. 注册成本与效率:低投入高回报的“投机温床”
低成本降低门槛:英国商标注册官费仅需几百英镑起,后续的维护成本也相对低廉。这种低资金成本让抢注者可以“批量操作”,一次性注册大量商标,将恶意抢注打造成一门“低投入、高回报”的投机生意。
短周期加速变现:英国商标注册流程高效,从提交申请到下发证书通常仅需3-5个月。抢注者能快速完成“占坑”,拿到合法商标证书后立即发起投诉,留给被抢注者的反应时间极短,往往来不及应对就已遭遇链接下架。
2. 审核机制:“重形式轻意图”的漏洞
英国商标注册官方审查的核心是“是否存在重复或高度近似的已注册商标”,一般不会主动核查申请人的注册“恶意”或“真实意图”。只要抢注者提交的材料格式规范、满足基本形式要求,就能轻松通过初步审查进入公告期,恶意抢注行为在注册阶段几乎不会遇到阻力。
3. 市场竞争:卖家布局滞后的“可乘之机”
很多跨境卖家在业务初期,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线上平台开拓或美、加等核心市场攻坚上,对英国市场采取“先卖货、后注册”的观望态度,认为“等销量起来再布局商标也不迟”。这种“市场先行,商标滞后”的策略,恰好给抢注者留下了空档。
4. 企业自身:品牌保护意识的“致命短板”
部分企业对商标的核心价值认知不足,没有意识到商标是品牌建设的“基石”,既没有及时对核心商标进行多类目、多市场注册,也未建立常态化的商标监测机制,直到商标被抢注、链接被下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此时往往已陷入被动。
面对英国商标恶意抢注,卖家并非无计可施,但需明确:事后维权仅是“亡羊补牢”,主动布局才是“防患未然”的关键。
1. 事后维权:两大合法途径可尝试
法律途径直接维权:可通过反诉或诉讼维护自身商誉,例如向英国高等法院提起侵权纠纷诉讼,主张对方行为造成市场混淆或损害商标显著性。核心是提前收集充分证据,包括商标在先使用证明、销售记录、品牌宣传材料、买家评价等。
异议与无效程序介入:若抢注商标仍在公告期,可及时提出异议;若商标已注册成功,可申请撤销该注册商标。英国法律对“商誉保护”高度重视,只要能证明抢注者存在“不正当意图”(如明知他人在先使用仍抢注、抢注后以投诉为要挟索要赎金等),成功率会显著提升。
重要提醒:事后维权不仅耗时耗力(通常需要3-6个月甚至更久),且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尤其旺季期间链接下架的损失难以挽回。
2. 事前预防:从根源杜绝风险
想要彻底摆脱商标抢注困扰,最根本的办法是“提前布局、全面防护”。
同步注册,拒绝“滞后”:进入英国市场前,务必完成商标注册,做到“产品未动,商标先行”,避免给抢注者留下时间窗口。
多类注册,全面覆盖:除了核心产品所在类别,还需覆盖上下游相关类别、易混淆类别,甚至未来可能拓展的品类,构建“全方位商标防护网”,从根源上杜绝跨类抢注风险。
定期监测,及时预警:建立商标监测机制,通过专业工具或第三方机构监测商标公告信息,一旦发现近似或恶意抢注行为,立即在公告期内提出异议,将风险扼杀在萌芽阶段。
商标布局看似简单,实则需要结合市场特性、产品规划、法律规则制定精准方案,稍有疏漏就可能埋下隐患。
若你在欧美商标注册、多类目布局、商标监测或侵权维权等方面仍有疑问,或需要定制专属的商标保护方案,可随时咨询我司客户经理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取1对1专业指导,让JP成为你跨境业务的知识产权“坚强后盾”,为品牌出海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