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冒版”Labubu火了。
韩国rap女星李泳知是Labubu的忠实粉丝,一次拆盒直播中却发现“隐藏款”Labubu竟然是来自第三方厂商的假冒版产品,一时间引发全网热议。
这并非特例,Labubu全球热度持续升温下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六个Labubu一组的套盒零售价为230美元,转手价格一度炒至500-600美元,价格翻两倍之多。高溢价之下自然也就为仿制版提供了滋生土壤,名为Lafufu的“孪生”玩偶就是其一。
Labubu的市场热度有多高,侧面就代表着“Lafufu”有多大的生长空间。
依托Labubu这个现象级IP的火爆之势,2025上半年泡泡玛特在以美国为主的美洲市场营收为3.15亿美元,增长超过1100%。与此同时,5月份Lafufu的网络热度迎来爬升期。谷歌热词指数显示,5月底该词条搜索热度为49,仅仅2个月后其指数已经飙升至100,并持续居高。
在销售端,假冒Labubu层出不穷,且集中在电商平台。例如在Shein,一个Lafufu公仔的盲盒仅售3.88美元,相比正版20-30美元的价格,仿制版本的价格竞争力十分明显。而在速卖通,Lafufu的盲盒价格则在1-3美元区间,同样拥有惊人的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消费端,海外消费者对假冒版的青睐也正进一步助推了这一灰色产业的壮大。Joselyn Chamorro此前是个狂热的Labubu粉丝,但随着产品持续供不应求,她的热情也渐渐退却。所以当她在佛罗里达的加油站看到仿冒版的Lafufu仅售20美元时便毫不犹豫购入了一个。
同样的情况还在全美各地的年轻人身上上演。新泽西州的32岁女孩Cassandra Harrison则认为Lafufu瑕疵非常独特,恰恰是小混乱和奇怪的部分让仿冒版更显个性化吸引力,她还提到,有些朋友甚至开始陷入收集仿冒版Lafufu的狂热中。
仿制版Lafufu还有着区别于正版的“创新”设计,例如唱歌跳舞、耳朵发光等。据媒体披露,这些仿制版产品月均销量可以达到3-4万件。
总的来看,新一波Labubu的假货狂潮的迅速扩张不仅仅来源于商家端的利润追逐,更来自用户端的自发性追捧,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助推了Lafufu类产品的升温。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Lafufu仅是潮玩界的个例吗?并非如此。
Molly同样是Pop Mart旗下的现象级IP,2016年开始以巨大艺术装置形式出现在商超、地标建筑周围,宣告着这一IP的火热程度。
直至今日,各大媒体仍纷纷发布如何分辨正版Molly与仿版的教程,侧面也验证着假货横生的市场乱象。
在社交平台,分享购买仿版Molly的体验也引起了巨大反响。2024年底名为“raozijie”的博主发布溢价购入的太空人Molly开箱视频,却意外发现竟然是假货。
但与仿版Molly不同的是,Lafufu的驱动力部分来自消费者的主动需求,而并非被动购买。Labubu是依靠着明星效应叠加社交媒体病毒式传播实现现象级走红,但被用户主动选择的Lafufu不仅仅是供不应求之下的“备选”,而是正被消费者视为“反营销”“反潮流”的代表符号。
在TikTok中,Lafufu的反潮流热也正掀起一股全新的“潮流”。尤其是大量关于Lafufu的开箱视频都引起了网友的强烈反响,评论区更是众多用户现身说法分享自己的Lafufu玩偶,互动趣味十分强烈。
同时恰恰由于仿冒产品的品控充满不确定性,使得Lafufu的盲盒更具“盲盒刺激感”,因为用户无法知道自己开出的究竟是Lafufu还是Lagogo,甚至可能是Lababa。
社媒的激烈讨论侧面也验证着,代表“反叛符号”的Lafufu正沿袭着正版玩偶的爆火路线,持续通过UGC内容裂变式传播进而形成新的潮流,吸引着无数年轻一代产生模仿、从众行为。
当然,Pop Mart的打击行动也正不断加码中。近日新闻显示,Pop Mart已在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完成海关备案,并将逐步开启境外侵权产品拦截。英国、荷兰、法国和意大利等多地海关拦截力度加码,仅荷兰就查货超26万件假货。截止目前,假货拦截数量已达到791万件,批次涉及240余个。
Labubu是潮流,Lafufu亦是。Labubu是盲盒,Lafufu也是,但更具刺激趣味。当反叛精神也演变为潮流,追求小众或许已然是“更大众”的一件事。
借助外媒发稿,DTC品牌可以快速获得品牌词与核心词的谷歌收录,提高SEO排名,促进销售转化。下方扫码咨询,了解优沃思传媒的独家投放方案。
欢迎联系我们,了解海外发稿如何实现品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