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申报的今年三季度增值税销售收入,少于互联网平台企业向税务机关报送的收入金额。请您进行核实确认,如属申报错误,请及时进行更正,以免征期结束(10月27日)后更正申报产生滞纳金。”

图源:卖家截图
10月26日,这条来自税务部门的短信刷屏跨境卖家圈。据不完全统计,福建、浙江、江苏、四川、安徽、河南、山东等多地电商卖家均收到类似“补税提醒”。
今日(10月28日),有很多跨境卖家收到当地税局新的补税通知短信,提醒卖家及时更正,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
这场覆盖全国的系统级核查,让跨境圈瞬间绷紧神经。
政策利剑出鞘,数据比对成常态
此次税务预警并非偶然,而是国家税务总局《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实施后的首次大规模数据比对行动。
根据规定,自2025年10月1日起,亚马逊、eBay、速卖通、Temu、TikTok Shop、Shein等主流跨境平台需按季度向税务部门报送平台内经营者的身份信息、收入信息,首次报送须应于2025年10月31日前完成。
截至目前,已有6500多家平台企业报送相关涉税信息,超过应报送平台企业总数的95%,互联网平台企业及相关主体整体遵从度较高。

图源:国家税务局
税务部门通过大数据技术,将卖家自主申报的收入与平台报送数据进行交叉比对,一旦发现差额超过阈值,即触发预警机制。
国家税务总局明确表示,此次提醒仅针对“收入差额达一定标准的少数经营者”,平台内中小微企业基本不受影响。据了解,平台内超过九成的经营者都是中小微企业,在现行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下,其所需缴纳的税款较少或者基本不用缴纳。
财税专家指出,差额主要源于三类情况:确认收入时间差、未扣减退货退款、漏报未开票收入。而按回款金额申报的卖家更易触发预警,这部分群体需重点核查。
但这一动作释放了强烈信号:税务监管正从“事后追责”转向“事中预警”,数据透明化将成为跨境卖家的“合规生命线”。
卖家应对指南:四步化解合规风险
税务部分提醒,平台内经营者如收到合规申报提醒,应当及时核对其在各平台及线下取得的收入,确认是否存在少申报情况。如属申报错误,需及时依法更正申报,以避免产生滞纳金。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表示,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销售款项索取凭据的当日;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日。平台内经营者应当据此如实申报线上和线下发生应税交易取得的全部价款。
收到预警短信的卖家无需恐慌,可按以下步骤快速应对:
①核对收入确认时间,备齐证明材料
立即梳理三季度交易流水、订单明细与申报数据,确认收入是否按税法规定的“权责发生制”确认(即发货/合同签订日)。若因时间差导致差异,需准备合同、物流单、收款凭证等证明材料,向税务部门说明合理性。
②剔除退货与刷单数据,证明真实性
整理退货记录、退款凭证及刷单流水、返款记录,证明申报时已扣除非实际收入。
③补报未开票收入,及时缴纳税款
若存在未开票收入漏报,需通过电子税务局“申报更正与作废”模块补充申报,并缴纳相应税款及滞纳金。
④主动沟通税务部门,提交书面说明
若差异由技术性问题导致,需附系统截图、数据接口日志等证明非主观故意。

图源:Unsplash
长期合规:告别 “灰色操作”
此次“补税预警”释放明确信号:跨境税务已进入强监管时代。过去拆分主体、低报货值、个人账户收款等操作,可能面临追缴税费、罚款等风险。
短期来看,部分依赖灰色操作的卖家可能被清出市场;但长期而言,数据透明将推动行业税制公平,让合规企业获得更稳定的发展环境。
“报送不等于补税,提醒不等于处罚。” 对于跨境卖家而言,当下最关键的是主动核查、及时更正,将合规流程嵌入日常运营 —— 毕竟在强监管时代,“准备充分” 才是最稳妥的经营策略。
☞相关文章推荐>>《税务监管透明化!亚马逊等平台将报送中国卖家涉税信息》
END
内容来源自网络,由锦品出海编辑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行业新闻资讯,锦品出海不具备任何原创保护和所有权,也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