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跨境电商领域,商标抢注现象早已屡见不鲜,近期德国市场却爆发了一场更为剧烈的商标抢注风波!
部分卖家不仅遭遇全店铺链接被集体投诉,还面临巨额索赔。抢注者的操作手法如出一辙:首先利用仍处于公示阶段的德国TM商标向平台发起侵权投诉,待被投诉店铺链接被迫下架后,再向卖家索要高额赎金。显然,这是一场有预谋的恶意抢注行动。

为何持有欧盟商标仍会在德国面临抢注问题?
1. 遵循“申请在先”原则,先注册先受保护
德国采用“申请在先”原则。这意味着申请人无需提交商标使用证明即可申请注册,只要率先完成注册流程,即可获得法律保护。
2. 以形式审查为主,抢注门槛较低
即使企业已注册欧盟商标,但若未单独申请德国商标,仍无法阻止他人在德国境内针对相同或类似商品/服务申请同名商标。
3. 先颁发证书后公告,维权成本高昂
商标通过形式审查后,商标局将直接颁发注册证书,随后才进入为期3个月的异议公示期。
4. 抢注成本低廉且收益丰厚
相较于其他欧洲国家,德国商标注册的成本与风险较低,抢注者更容易成功抢注,并通过协商索赔获取高额回报。
面对商标抢注事件,被动防御远不如主动布局。提前构建完善的防御体系,方能牢牢掌握主动权,让抢注黑手无机可乘。若您在德国商标注册或维权过程中遇到任何难题,欢迎随时扫二维码咨询方信。我们致力于为您提供从商标注册到维权的全方位一站式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