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 Shop日本站于2025年6月底正式上线,迅速打通了短视频挂链+直播带货+下单闭环。7月1日-7月30日,平台GMV已突破1600万元人民币,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能。
01 高潜力蓝海加速升温,品类结构成型
据Kalodata大盘数据显示,头部成交依旧集中在美妆个护、手机数码、家电等高客单价类目,但也有不少长尾品类快速放量,比如玩具和爱好、家居用品、鞋靴等。
前五大类目合计GMV占比超过60%,说明平台已初步形成稳定的供给结构,商家供货节奏和平台内容调性正在对齐。同时,Top10类目中每一类的成交金额都在数十万元以上,说明日本市场不是“只买热门”,多元需求正在释放。

图源:Kalodata
根据Kalodata对日本站Top10类目的监测,短视频仍是成交主力。在手机数码、家电、运动类目中,视频成交占比都在70%以上。典型如贴膜、风扇、健身小设备等产品,用户习惯通过短视频来了解产品功能和使用感,内容越直观,转化越高。
美妆个护类目则明显偏向直播成交,占比达52%。对这类强调功效与成分的产品,日本用户希望有“人讲清楚”“场景演清楚”,直播依然是建立信任的关键环节。
而像玩具、鞋靴、穿搭类目,商品卡成交比例普遍偏高(30%以上)。这类商品通常是在视频刷到之后,用户再去商城慢慢比、慢慢挑,最终完成下单。这意味着卖家除了内容本身,商品卡页面的图文、评价、发货信息是否清晰,也是影响成交转化的重要一环。
02 高客单靠信任,低价品靠痛点实演
从成交金额Top榜来看,日本市场用户正展现出为“细节+品质”买单的消费趋势:

图源:Kalodata
7月GMV最高的商品,是来自KYOGOKU品牌的2WAY纳米美发造型夹,单品成交额超41万元,客单价高达¥842。这款商品的成功在于内容与人设强绑定:由“世界第一美容师”@ryukyogoku在直播中演示使用,场景专业、语言克制,完全对日本用户“信赖专家”的习惯做了匹配。
另一个高客单商品是KYOGOKU洗护套装,平均售价¥771,成交金额超过31万元。其主打“人干细胞+有机草本”成分,搭配达人深度讲解,精准吸引高净值用户。
与之对应的是一批走量型商品,比如便携式折叠风扇,单价仅¥54,但凭借通勤防汗、室外降温等实用场景短视频,单月销量突破5360单,GMV达29万元。还有MAGIC JOHN手机贴膜套装和4合1充电线,都以“视频内容打痛点+高性价比+快上快卖”的模式拿下好成绩。
这些数据背后说明一个趋势:高单价商品靠直播建立信任、靠专业背书完成决策;而低价高频商品,则靠短视频精准击中痛点、快速完成转化。
03 达人带货新范式:从讲“段子”到讲“真实”
7月日本站成交额前十的达人,合计带货金额超400万元。其中的带货逻辑,不再是“谁粉丝多谁成交高”,而是“谁内容贴合商品属性、谁能真实影响用户”。

图源:Kalodata
@ryukyogoku的爆发就是典型案例。他不是娱乐型达人,而是资深美发师,在直播中用沙龙场景演示产品效果,话术简单却信任感十足,两场直播就带来了超148万元成交。
而@kami.labo的打法则更偏“实用体验型”。他用一条“便携风扇夏日实测”的短视频,带出了13.8万元成交,成交结构中视频占比高达98%。内容没有浮夸演技,只有真实对比,照样引爆转化。

图源:Kalodata
可以说,日本站的达人带货,更像是一场“内容经营战”,不是“冲单场”,而是“信任积累+内容分发+多次曝光”的组合拳。
总结:理解日本市场,做对的内容,比做得多更重要
TikTok电商在日本,不靠低价爆单,不靠铺货冲量。这个市场看重产品本身,也看重内容质量。你能不能讲出这个产品在真实生活中“能解决什么问题”,比你拍了多少条视频更重要。
如果你想跑通日本市场,记住这三件事:
-
产品不是越便宜越好,而是越有功能点、越能在视频中被“演绎出来”越容易成交;
-
达人不是看粉丝量,而是看他能不能讲出“这个产品适合我自己”的感觉;
-
内容不是讲大词、造热度,而是让用户点进去能快速判断“值不值得买”。
接下来的三个月,是日本站内容电商从“跑通”到“跑稳”的关键窗口。Kalodata将持续输出更精准的数据洞察——不只看“卖了多少”,更关注“为什么卖得动”,帮你在这个高价值市场,跑出长期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