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9日,欧盟议会通过一项跨境电商监管提案——《关于电子商务和非欧盟进口产品安全与监管合规性的决议》,针对每日涌入欧盟的1200万件小包裹建立全链条安全管理体系,旨在缓解海关和市场监管们的压力。

截图来源:European Parliament
仓储本地化要求
要求非欧盟商家在欧盟境内设立仓库,商品需先集中入本地仓,接受欧盟海关和市场监管机构批量审查,再发给消费者。旨在替代现行分散的小包直邮模式,简化批量检查流程和确保包裹安全。
目前,亚马逊、Temu等平台已先行布局,提前在欧洲建仓。据悉,Temu计划将80%欧洲订单转为本地仓发货以降低费用,并与DHL深化合作构建“local-to-local”物流体系。
取消关税豁免政策
拟取消价值低于150欧元包裹的关税豁免政策,所有进口商品均需申报缴税。数据显示,欧盟2024年46亿件小额进口包裹中91%来自中国,其中65%存在低报价逃税问题。
对低价小包裹征收手续费
将对每个进口小包裹征收2欧元处理费,通过本地仓中转则按每件0.5欧元征收,以覆盖监管和分拣成本。但需评估该笔费用是否符合世贸组织规则,且不会转嫁给欧盟消费者。
强化在线平台责任
在线平台可能被视为“进口商”,承担产品安全、关税缴纳等法律责任。同时,建立卖家身份审核机制和数字产品护照(DPP),确保卖家可追溯。
引入AI与区块链,赋能监管
将拨款支持海关引入人工智能工具和区块链技术,提升对占总量84%的跨境中转包裹的查验效率,缓解海关负担。
该政策旨在遏制劣质产品流入,同时避免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具体实施方案和细节待欧盟议会与理事会进一步协商确定。欧盟计划2026年启动改革,2028年前全面实施。

图源:Unsplash
面对欧盟的这一系列新规,尤其是仓储本地化要求,非欧盟跨境卖家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成本剧增,利润空间受挤压
仓储本地化要求卖家在欧盟境内租赁或建设仓库,这涉及到高额的前期投入以及后续的运营成本,包括仓库租金、人员管理、库存管理等。关税豁免政策的取消,直接增加了商品的进口成本。小包裹处理费的征收,也将进一步蚕食利润空间。对于原本利润微薄、依赖低价竞争的中小卖家而言,生存压力陡然增大。
运营复杂度提升,合规风险增加
设立本地仓需要卖家具备更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包括库存规划、物流配送协调等。同时,平台责任的强化,意味着卖家需要更加严格地遵守各项法规,确保产品安全、准确申报关税等。一旦出现违规行为,不仅面临罚款,还可能被平台下架商品,甚至被逐出欧盟市场。
布局本地化仓储:灵活选择合作模式
•自建仓:适合资金雄厚、订单稳定的头部卖家,可掌控全链路。
•第三方海外仓:与第三方服务商合作,降低初期投入。
•平台全托管:借助Temu、Shein等平台的本地仓资源,减轻运营压力。
评估市场优先级:聚焦高利润、高复购品类
•优先保留品牌溢价高、客户粘性强的产品,放弃纯低价走量模式。
•针对欧盟市场开发“合规专属款”,简化认证流程(如减少电子类产品功能)。
•优化税务与合规体系:避免“隐性成本”。
加强合规管理,提升产品质量
卖家应加强合规管理,严格遵守欧盟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商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积极申请数字产品护照(DPP),提高商品的可追溯性。
关注政策动态,灵活调整策略
欧盟电商新规的具体实施方案和细节尚未完全确定,卖家应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及时了解最新的政策变化。根据政策调整,灵活调整自身的运营策略,确保在合规的前提下,实现效益最大化。
对于卖家而言,设仓、缴税、合规的成本虽高,但也是构建品牌壁垒、提升利润率的契机。唯有主动拥抱变化,才能在欧洲市场的下一轮洗牌中占据先机。
END
内容来源自网络,由锦品出海编辑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行业新闻资讯,锦品出海不具备任何原创保护和所有权,也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

